《常见病自我防治丛书:溃疡病自我防治》:
13.十二指肠有哪些生理功能?
胃排出的食糜在十二指肠与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相混合。胆汁中含有大量的胆盐、胆酸、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和卵磷脂。胆盐可激活胰脂肪酶,使后者分解脂肪的作用大为加速。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以作为乳化剂乳化脂肪,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从而促进脂肪的分解、吸收。胆酸还可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的吸收。胆汁也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胰液中含有大量的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其中胰淀粉酶可分解淀粉为麦芽糖,胰脂肪酶可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都能分解蛋白质为脲和胨,当二者共同作用于蛋白质时则可消化蛋白质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因此,食糜在通过十二指肠时,有50%~60%的蛋白质、40%的糖类和5%的脂肪被吸收,同时也能吸收铁、钙、钠、钾等电解质和水。十二指肠分泌的十二指肠液具有保护十二指肠上皮不被胃酸侵蚀的功能。
14.何谓胃粘膜的屏障作用?
胃粘膜屏障作用是指在生理状态下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覆盖在胃粘膜上,具有保护胃粘膜不受食物的机械磨损,阻碍胃腔内氢离子弥散人粘膜,以保护胃粘膜,避免酸性胃液对胃粘膜的自身消化的作用。
但是,当许多有害因素,如过多的胃酸、乙醇、水杨酸、阿司匹林、胆酸等损害胃粘膜屏障时,可引起胃粘膜受损而发生炎症或溃疡。医学上称这些有害因素为“攻击因子”。当攻击因子达到一定程度超过胃粘膜屏障作用时,平衡遭到破坏,胃酸和胃蛋白酶就会侵蚀胃粘膜而引起胃粘膜损害。
15.饥饿是怎样产生的?
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不同,不论你一天吃几顿饭,当吃饭时间快到时,都会产生饥饿的感觉。那么饥饿是怎样产生的呢?有人研究发现,人的下丘脑存在调节消化功能并产生食欲的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通常在进餐数小时后,胃中食物基本排空,这时食物经消化吸收,经分解代谢转变成热能而被机体利用。尔后血糖下降,胃及十二指肠等消化器官腺体分泌增加,胃蠕动增强,通过神经反射传人下丘脑,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食欲与饥饿感。
16.何谓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怎样?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之所以称为“消化性”,是因为既往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的消化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自身消化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也可形成溃疡。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至今一直沿用消化性溃疡之名。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在病因以及临床症状上,有较多相似之处,医生有时难以通过症状区分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因此往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如果能明确溃疡是在胃或十二指肠,则不用消化性溃疡的病名,而直接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