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消化系疾病的治疗:方法与策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5940315
  • 作      者:
    张智翔主编
  • 出 版 社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消化系疾病的治疗:方法与策略》按“发病机制、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治疗策略”的次序对疾病的治疗过程进行描述,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及篇幅浓缩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治疗策略,尽量反映有关的医学进展,并且强调临床思维程序。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以及容易误诊的疾病进行了重点描述。《消化系疾病的治疗:方法与策略》不仅介绍了常用的消化内科治疗方法,而且也描述了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与消化病有关的内镜治疗、介入治疗等微创治疗方法与进展,其目的是全面反映消化病的治疗对策。
展开
精彩书摘
    (二)药物治疗
    1.促进食物消化  可适当口服促消化药物,增强脂肪、蛋白等成分的吸收,以改善病人的营养,增加腹腔内脂肪,具体有以下几种药物,可酌情选用:①达吉胶囊:其成分为6种消化酶和熊去氧胆酸,既可促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又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功能,常用剂量为2粒,饭前口服,3/日;②康彼申片:其成分为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以及米曲酶中提取的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可促进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常用剂量为2片,饭前口服,3/日;③多酶片:为多种消化酶的复合物,主要为胰酶、胃蛋白酶及淀粉酶,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下作用较强,可促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注意在饭后2-3h后口服,以免胃酸减弱药物效果,或者可与碳酸氢钠片同时口服;④乳酸菌素片:为乳酸菌体细胞外基质蛋白,经干燥处理后的成分,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本品能附着于肠道粘膜表面,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繁殖,促进正常菌群的生长,菌体成分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刺激肠道产生分泌型IgA抗体,提高肠道免疫力,同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止泻,又有治疗便秘的功效;⑤干酵母:为酒精酵母的干燥菌体.内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以及消化酶、烟酸、叶酸、肌醇等成分,具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提高食欲、补充维生素等功效。常用剂量0.5-4.0g,嚼碎后口服,3/日。
    2.促进胃肠动力  胃肠动力低下既是胃下垂的发病原因之一,也是其发病的结果,因此,增强病人的胃肠动力是治疗胃下垂的主要手段之一。胃肠动力药物(如胃复安、吗丁啉、西沙比利、莫沙比利等)可提高胃收缩的频率和强度,调节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的协调性,促进胃肠排空,减轻胃的负担,可明显缓解腹胀、暖气、恶心等临床症状。当病情较轻时,可行间隙治疗,即当出现症状时给予促动力药物,疗程一般为4-8周;当严重症状时,应行持续治疗。注意胃肠动力药应在每餐前约30min给药,这样药物的血浆峰值才能与进食时间相互协调,发挥促动力药的最大效应。
    (三)中医治疗
    传统的观点是胃下垂主要由中气下陷所致,目前有中医学者认为,本病是多因素引起,除了中气下陷外,脾胃虚弱、湿热中阻、痰饮内停、瘀血阻胃、胃津不足均可导致“胃缓”,即胃下垂。在治疗上应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升降并施,寓升于降,寓降于升。目前比较推荐的是升阳与通降并举,如升阳通降汤:黄芪10-30g,白术10-15g,陈皮10-15g,党参10-30g,升麻6-9g,柴胡9-12g,枳实10- 18g,茯苓10-30g,大黄9-12g(后下),制马钱子2-4g,干草6-10g,随证加减。还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采取益气升陷、益气养阴、益气化瘀等治疗措施。另外,可配合针灸、帖敷穴位等方法治疗胃下垂。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食管疾病
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病
第二节 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第三节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第四节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第五节 食管自发性破裂
第六节 食管裂孔疝
第七节 Barrett食管
第八节 食管瘘
第九节 食管癌

第二章 胃疾病
第一节 慢性胃炎
第二节 胆汁反流性胃炎
第三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
第五节 急性胃粘膜病变
第六节 胃轻瘫
第七节 急性胃扩张
第八节 胃癌
第九节 胃MALT淋巴瘤
第十节 胃肠道间质瘤
第十一节 Menetrier病
第十二节 Dieulafoy病
第十三节 胃下垂
第十四节 倾倒综合征

第三章 小肠疾病
第一节 小肠出血
第二节 小肠肿瘤
第三节 肠血管畸形
第四节 十二指肠炎
第五节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第六节 缺血性肠病
第七节 肠结核
第八节 十二指肠壅滞症
第九节 小肠梗阻
第十节 慢性小肠假性梗阻
第十一节 盲襻综合征
第十二节 短肠综合征
第十三节 小肠憩室
第十四节 吸收不良综合征
第十五节 乳糜泻
第十六节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

第四章 大肠疾病
第一节 肠易激综合征
第二节 炎症性肠病
第三节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第四节 伪膜性肠炎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工
第六节 急性阑尾炎
第七节 结肠梗阻
第八节 急性假性结肠梗阻
第九节 大肠息肉
第十节 大肠癌
第十一节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第十二节 肠白塞病
第十三节 肠气囊肿病
第十四节 先天性巨结肠

第五章 肝脏疾病
第一节 慢性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 重型肝炎
第三节 脂肪肝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肝炎
第五节 药源性肝病
第六节 酒精性肝病
第七节 肝硬化
第八节 门静脉高压症
第九节 肝硬化腹水
第十节 肝性脑病
第十一节 肝肾综合征
第十二节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

第六章 胆系疾病
第七章 胰腺疾病
第八章 腹膜疾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