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专家解答便秘.腹泻.消化不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3928655
  • 作      者:
    徐三荣, 陈响中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徐三荣,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教授,主任医师;复旦大学上海医院诊断学系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断学考教研室主任;学历198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院医学系;经历: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

展开
内容介绍
  《挂号费丛书:专家解答便秘腹泻消化不良(消化科)》作者徐三荣是华山医院消化病教授和诊断学教研室主任,长期以来从事临床工作,同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挂号费丛书:专家解答便秘腹泻消化不良(消化科)》对便秘、腹泻、消化不良及肠梗阻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结合当前最新研究的进展作了详细叙述,对指导临床工作有很大帮助,文字上深入浅出,文末还附有病案介绍及有关疾病的问题和解答,通俗易懂,便于一般群众阅读和理解,故《消化科:专家解答便秘腹泻消化不良》既可供有关医务人员参考,又可供业外人们普及知识之用,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挂号费丛书:专家解答便秘腹泻消化不良(消化科)》是一本消化系统方面的医学科普书。书中分西医和中医两部分分别独立阐述。主要介绍便秘、腹泻、消化不良和肠梗阻的一般常识、病因和病理、相关疾病及其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书中除提供中西医经典的一些知识外,还介绍了目前最新的临床理论、检验技术及新的治疗药物。结合一些临床案例的介绍,给读者提出一些建议,同时,通过问与答的形式,解答了病人关心的一些实际问题。
  《挂号费丛书:专家解答便秘腹泻消化不良(消化科)》在症状及疾病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症状与疾病的诊治方法,使病人易对自身疾病有比较正确的了解。《挂号费丛书:专家解答便秘腹泻消化不良(消化科)》通俗易懂,有理论,有案例,有问答,引人入胜,容易理解。小开本则便于读者随身携带、翻阅,是读者了解与认识便秘、腹泻、肠梗阻和消化不良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医泄泻临床问题和回答
  问:经常泄泻,可能得什么病?
  答:常常发生泄泻,说明可能有较严重的疾病,应进行检查。频繁泄泻可引起营养不良和其他疾病,如小肠细菌过度繁殖。引起泄泻的可能是慢性结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寄生虫、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结肠过敏等疾病所致。
  问:泄泻患者出现口干、乏力、少尿的情况,怎么办?
  答:由于泄泻引起的脱水,对于婴幼儿、儿童、慢性病患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和老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临床上出现虚弱、乏力、口干、烦躁不安、口渴、少尿或无尿、脱水的危险症状,应保持警惕,必须马上进行治疗。
  问:泄泻时食欲不好怎么办?
  答:泄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食欲不好,同时也应该尽量在泄泻结束之前,少吃一些食物。一旦泄泻已有几个小时没有发作或大便已转为正常,精神和食欲也会好转。
  问:中药中有无止泻药物可供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答:常用止泻中药,多属清热解毒药,如黄连、败酱草、红藤、白头翁、秦皮、乌梅、肉豆蔻、银花、连翘等。
  中医便秘临床问题和回答
  问:每天排便1次是健康的标志吗?
  答:实际上,各人排便的频率相差很大,有的人每天排便数次;有的一星期只有3次大便。从医学角度来说,只有当排便的频率明显低于平时,或者大便变得又干又硬,并且排出艰难时才称为“便秘”,同时伴有腹胀不适、乏力、头痛、腹痛等。
  问:经常便秘对身体有害吗?
  答:有害。长期便秘使大便中应该排出的废物和毒素被过量吸收。如果大便在结肠内留存时间过长,会导致粪便中的细菌产生过多的毒素,并引起结肠疾病,甚至结肠癌。所以,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
  问:习惯性便秘患者是否一定要用药物治疗?
  答:不一定。绝大多数习惯性便秘患者,经由调整饮食起居、增加运动量等,都能恢复正常排便。只有少数患者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一般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预后较好。
  问:长期服用泻药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
  答:常用泻药排便者易形成泻剂依赖性顽固便秘,治疗颇为困难,需数月调理方可获效。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西医部分
第一章  便秘
概述
大肠生理
1.结肠
2.直肠和肛管
排便的生理机制
1.粪便的形成
2.排便过程
便秘的病因及机制
1.继发性便秘
2.特发性便秘
3.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慢性便秘
便秘的临床表现
便秘病人的实验室和器械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和粪隐血试验
2.血清学检查
3.影像学检查
4.结肠镜
5.功能测定
6.心理检查
如何诊断便秘并进行相应治疗
1.有关病史
2.便秘的伴随症状
3.引起慢性便秘的常见疾病
如何进行便秘的一般治疗
1.高渗性轻泻剂
2.刺激性轻泻剂
3.改变肠道内容物轻泻剂
4.促动力药物
5.其他
第二章  腹泻
概述
急性腹泻的发病机制
1.肠道液体分泌增加和(或)吸收减少
2.病原体对肠黏膜的侵害
3.细胞毒素造成肠黏膜破坏
4.自身免疫性疾病
5.肠蠕动加快
急性腹泻的病因
1.感染性
2.非感染性
急性腹泻的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
2.血液检查
3.结肠镜检查
急性腹泻的诊断
1.年龄和性别
2.流行病学资料
3.粪便性状
4.腹泻与大便失禁
急性腹泻及其有关的临床症状
引起急性腹泻的常见疾病及有关治疗
1.伤寒
2.沙门菌性食物中毒
3.嗜盐菌性食物中毒
4.金黄色葡萄珠菌性食物中毒
5.急性细菌性痢疾
6.旅行者腹泻
7.假膜性结肠炎
8.白念珠菌性肠炎
9.急性阿米巴痢疾
10.过敏性腹型紫癜
11.变态反应性胃肠病
12.鱼胆中毒
13.慢性腹泻的初次发作
慢性腹泻病因及其相关治疗
1.炎症性
2.非炎症性
引起慢性腹泻的常见疾病及相关治疗
1.肠结核
2.慢性菌痢
3.肠阿米巴痢疾
4.慢性血吸虫病
5.溃疡型结肠炎
6.克罗恩病(节段性肠炎)
7.肠道恶性肿瘤
8.慢性胰腺炎
9.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10.肠易激综合征
11.水泻一结肠炎综合征
12.艾滋病相关性腹泻
13.其他
第三章  肠梗阻
概述
导致肠梗阻的病因
1.机械性肠梗阻
2.动力性肠梗阻
3.血行性肠梗阻
4.其他分类法
肠梗阻引起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1.肠道本身的局部变化
2.全身性改变
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1.症状
2.体格检查
急性肠梗阻的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2.X线检查
如何诊断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的鉴别诊断
1.急性肠梗阻类型的鉴别
2.与其他急腹症的鉴别
3.注意事项
急性肠梗阻的一般治疗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常见急性肠梗阻原因和治疗
1.腹外疝嵌顿
2.粘连性肠梗阻
3.肠套叠
4.肠腔阻塞
5.肠扭转
6.肠系膜血管急性缺血
什么是假性肠梗阻
第四章  消化不良
概述
什么是消化不良的致病机制
1.胃酸分泌增加
2.胃肠运动和胃排空功能异常
3.腹腔感觉敏感性异常
4.幽门螺杆菌感染
5.心理社会因素
消化不良的病因
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
1.器质性消化不良
2.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的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2.胃排空试验
3.胃肠测压
4.胃电图
5.胃镜检查
6.幽门螺杆菌(Hp)检查
7.心理状态的评价
8.其他
消化不良如何进行治疗
1.病因治疗
2.对症治疗
3.注意事项
第五章  病例介绍和问题回答
诊疗室报告
1.便秘病例介绍
2.腹泻病例介绍
3.消化不良病例介绍
4.肠梗阻病例介绍
便秘临床问题和回答
慢性复泻临床问题和回答
消化不良临床问题和回答
肠梗阻临床问题和回答
第二部分  中医部分
第六章  中医谈泄泻
中医对泄泻病名的历史记载
中医对泄泻病因和病理的解释
中医对泄泻病因的探讨
泄泻病因病理的机制
1.外因
2.内因
中医是如何治疗泄泻的
中医治疗泄泻的方法
1.分利祛湿法
2.清热利湿法
3.消食导滞法
4.健脾止泻法
5.温肾运脾法
6.补脾泻肝法
常用泄泻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
1.香连片
2.葛根芩连丸
泄泻针灸(穴位)疗法
1.体针
2.耳针
3.穴位注射
泄泻的临床预防和保健
泄泻中医预防
1.饮食要注意
2.宜保持精神愉快,消除思想顾虑
3.养胃气
4.虚寒患者
5.防止感染
6.旅行
泄泻食疗保健
1.药酒类
2.食疗类
3.验方单方
第七章  中医谈便秘
中医对便秘病名的历史记载
中医对便秘病因和病理的解释
中医对便秘病因的探讨
便秘病因病理的机制
1.外因
2.内因
中医是如何治疗便秘的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1.清热润肠法
2.顺气导滞法
3.益气润肠法
4.养血润肠
5.温通开秘法
常用便秘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
1.大承气汤
2.更衣丸
3.麻子仁丸
4.常用泻下药
5.新青宁片
6.六味能消胶囊
便秘针灸(穴位)疗法
1.体针
2.耳针
3.穴位注射
便秘的临床预防和保健
便秘中医预防
1.养成好习惯
2.调整饮食习惯
3.选用性滑质润的食物
4.生活和工作合理安排
5.勿滥用药物
6.注意事项
便秘食疗保健
1.食疗类
2.果汁液类
3.验方单方
第八章  中医谈消化不良
中医对消化不良病名的历史记载
中医对消化不良病因和病理的解释
中医对消化不良病因的探讨
消化不良病因病理的机制
1.外因
2.内因
中医是如何治疗消化不良的
中医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
1.消食导滞法
2.清热利湿法
3.理气解郁法
4.健脾和胃法
5.健脾温肾法
常用消化不良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
1.保和丸
2.健脾丸
3.小儿四症丸
4.常用消导类药物
5.王氏保赤丸
消化不良针灸(穴位)疗法
1.体针
2.耳针
消化不良的临床预防和保健
消化不良的中医预防
1.饮食宜清淡
2.精神放松,细嚼慢咽
3.戒酒戒烟
4.适度的运动
5.少食多餐
消化不良食疗保健
1.食疗类
2.果汁液类
3.验方单方
第九章  了解病情对症下药
中医泄泻临床问题和回答
中医便秘临床问题和回答
中医消化不良临床问题和回答
第十章  正确诊断,适当治疗
中医泄泻案例介绍
中医便秘案例介绍
中医消化不良案例介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