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意义
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血清及尿溶菌酶含量呈明显升高,若尿液的溶菌酶呈阴性,则可排除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2.急性粒细胞一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血清溶菌酶含呈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白细胞总数有关。治疗前血清溶菌酶含量增高明显者,表示细胞分化程度较好,预后较佳。急性粒细胞一单核细胞白血病经治疗后缓解,白细胞总数减少时,其溶菌酶活力也往往同时下降,但复发时,其溶菌酶含量也随之上升。
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清溶菌酶含量可以正常或升高,其l临床意义同急性粒细胞一单核细胞白血病。
4.大多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清溶菌酶含量减少,经治疗达完全缓解时,则恢复正常,尿液溶菌酶呈阴性。
5.pH染色体阴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清尿溶菌酶含量增高,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则大多数正常。若血清和尿溶菌酶含量升高,表示预后可能不良。
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清溶菌酶含量正常。
测定血清和尿液中的溶菌酶含量,有助于各种白血病类型的鉴别,若增高,可作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一单核细胞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参考。若明显增高,可排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阴性,则可排除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同时,对疗效观察及复发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在恶性组织细胞病、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结核病、脾性白细胞减少症中,溶菌酶含量增高,肾膊病,尿中溶菌酶含量可明显升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