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警惕艾滋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2107076
  • 作      者:
    曾毅编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曾毅,病毒学家,广东揭西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中科院院士,俄罗斯国家医学科学院和法兰西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博士、博士后导师,研究员,卫生部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亚太地区国家艾滋病与发展领导论坛指导委员会委员。曾毅院士数十年来主要从事肿瘤病毒、艾滋病毒等研究,肿瘤病毒方面如EB病毒早期诊断鼻咽癌,曾开发试剂盒二种(获新药证书),可以使鼻咽癌早期诊断率从20~30%提高到80~90%以上,10年生存率从50%提高到70%,10年前能预测鼻咽癌发生的可能性。首次证明EB病毒能诱发人正常鼻咽部上皮细胞癌变。证明EB病毒在鼻咽癌发生中起病因作用。建立人乳头状瘤病毒诱发一系列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为永生细胞和癌细胞。为研究癌变过程提供重要模型。1984年在国内首次开展艾滋病研究,证明HIV 1982年传入我国,1983年首次感染我国公民。进行血清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首次建立HIV快速诊断试验盒。目前正在进行艾滋病疫苗和抗HIV药物研究,与李泽琳教授一起研究和开发抗HIV药物。发表中英论文390余篇。获国家卫生部等奖20余项,并获陈嘉庚医学科学奖。获专利9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艾滋病是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从发现之日起的20多年里,全世界已经有近3000万人死于艾滋病,4000多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全世界每天有上万人成为新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你要警惕,艾滋病可能就在你身边!<br>    虽然当前暂时没有特效药和疫苗,但艾滋病并不是完全无法预防的。只要你了解艾滋病毒和预防艾滋病的有关知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就可以预防这种可怕的疾病。这本通俗的小册子,就是告诉你以上这些知识。
展开
目录
1 艾滋病、艾滋病毒的名称与发现经过<br>1.1 艾滋病的名称<br>1.2 艾滋病的发现<br>1.3 艾滋病毒的发现<br>1.4 一场国际科技界罕见的官司<br>1.5 艾滋病毒是从哪里来的<br>1.6 为什么艾滋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br>1.7 艾滋病毒是如何在全球传播的<br>2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br>2.1 全球艾滋病的流行情况<br>2.2 中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br>3 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br>3.1 性交传播<br>3.2 血液传播<br>3.3 母婴传播<br>3.4 医源性传播<br>3.5 不同途径传播艾滋病毒的几率<br>3.6 不会传播艾滋病毒的途径<br>4 什么是艾滋病毒<br>4.1 病毒分类、基因结构和形态<br>4.2 病毒的蛋白及其功能<br>4.3 病毒的复制<br>4.4 病毒遗传和变异<br>4.5 病毒亚型<br>4.6 病毒的细胞嗜性<br>4.7 融合(SI)和非融合病毒(NSI)<br>4.8 宿主范围<br>4.9 病毒的理化性质<br>5 艾滋病的病程发展<br>5.1 人体免疫系统<br>5.2 血浆中艾滋病毒量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br>5.3 人体内有多少CD4细胞和艾滋病毒<br>5.4 艾滋病的发展过程<br>5.5 可能影响疾病发展的因素<br>6 遗传因素与艾滋病的关系<br>7 艾滋病的临床期<br>7.1 急性感染期<br>7.2 无症状感染期<br>7.3 艾滋病前期<br>7.4 艾滋病期<br>7.5 肿瘤<br>7.6 小儿艾滋病<br>8 艾滋病的诊断<br>9 艾滋病流行对社会、经济、家庭及个人的影响<br>9.1 艾滋病对社会和经济造成的损失<br>9.2 艾滋病对个人和家庭带来的灾难<br>9.3 艾滋病的防治和科研工作耗资巨大<br>10 艾滋病的预防<br>10.1 艾滋病全球性预防的目标、原则、主题和标志<br>10.2 国际上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预防措施<br>10.3 国际上的宣传教育促进行为改变的成功经验<br>10.4 中国政府重视预防艾滋病<br>10.5 中国预防艾滋病的最新进展<br>10.6 中国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积极行动<br>10.7 中国艾滋病监测系统<br>10.8 加强国家级的政治承诺,鼓励全社会伸出援助之手<br>10.9 坚决反对歧视和排斥<br>10.10 中国开展的艾滋病治疗、关怀和救助行动<br>11 艾滋病的特异性预防——疫苗<br>11.1 为什么艾滋病疫苗研制难于成功<br>11.2 是否有可能获得安全有效的疫苗<br>11.3 理想的艾滋病疫苗<br>11.4 艾滋病疫苗研制的进展<br>11.5 艾滋病疫苗种类<br>11.6 艾滋病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br>12 艾滋病的治疗<br>12.1 治疗艾滋病的有效药物<br>12.2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适应证<br>12.3 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评价<br>12.4 在什么情况下需换药<br>12.5 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治疗药物<br>12.6 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br>13 性病与艾滋病<br>13.1 性病<br>13.2 性病的流行情况<br>13.3 性病的危害性<br>13.4 性病加速艾滋病的传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