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个不平凡的人,一本不平凡的书 杨国枢
自序: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傅伟勋
导读:生死大事 郑石岩
一 引论
1 现代人的死亡问题
2 美国的“死亡学”研究与“死亡教育”
3 我在美国学府的教学经验
二 死亡的尊严
1 自杀与安乐死的问题考察
2 末期患者的精神状态——库布勒·罗斯医师的“五阶段”模型
3 托尔斯泰小说名著《伊凡·伊里奇之死》的启蒙意义
4 黑泽明电影巨作《活下去》的生命启示
5 聂尔玲近作《美好人生的挚爱与告别》
三 世界宗教与死亡超克
1 生死问题与宗教探索
2 基督宗教
3 印度教
4 传统佛教
5 儒道二家的生死观
四 现代生死学建立课题
1 从临终精神医学到现代生死学——科际整合的一大课题
2 傅朗克“意义治疗学”的理论启示
3 “森田治疗法”——禅与精神治疗的结合
4 心性体认本位的现代生死学试探
五 结语——我与淋巴腺癌搏斗的生死体验
附录 记取来时路
潇洒走过死亡——傅伟勋专访
生死交关——透视死亡学——傅伟勋与作家平路对话
死亡的挑战,智慧的回应——劫后余生的再探索
从医疗到照顾,从绝望到解脱——《一起面对生死》读后有感
读傅伟勋教授生死体验的新著——《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未知死,焉知生?——读傅伟勋著《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有感
调整焦距看生死——评《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死得有品质
临别心苦,愿记来时路
附记
展开
而得的成果。
——杨国枢(台湾大学心理学系知名教授)
你在人间做客,行李无须贪得太多,简单够用即可。轻便才是愉快旅行的真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的问题是生活。死亡教育有助于一个人培养恬淡的态度,回归生活的本身,涵养悦乐的襟怀,让自己展现人性之美。本书有助于读者充分了解死亡,从而参悟人生的丰富意义和使命,并从中看出那个在尘世中生活的主人——真我。让自己生活得有尊严,也让自己死得有尊严。
——郑石岩(台湾地区著名作家)
在意识仍很清明之时,尽可能地运用做人的自由。这样,在死后的世界会获致更完全的自由。做人的自由虽是严厉而辛苦,但人的尊严就在此一自由的践行上面。我在临终阶段还如此辛苦地写书的理由,不外是“想要积极地生活下去,探索做人的意义到最后时刻为止”。
——岩井宽(日本著名精神病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