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护理常规
1.执行心血管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安静、舒适、整齐、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病室内温湿度适宜,以利于治疗和休息。冬天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病人衣服宽松、柔软,盖被轻软。
3.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功能Ⅰ级应限制重体力活动;心功能Ⅱ级应增加休息,可从事日常活动;心功能Ⅲ级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心功能Ⅳ级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协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鼓励病人咳嗽,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症状为原则。病人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协助和指导其在床上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活动,鼓励尽可能生活自理。
4.心力衰竭伴严重睡眠低氧血症者,根据医嘱可子夜间低流量
吸氧,流量1-2L/min。
5.给予清淡、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少吃多餐。一般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5g以内,在服用利尿剂期间不应过分限制钠盐。
6.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咳痰和咯血,肢体有无浮肿、肺部有无啰音,监测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合度结果。
7.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以防循环负荷过重,加重心衰。一般每日输液量控制在1000-1500ml。速度20-30滴/min。
8.每刚监测体重,准确记录出入量。
9.保持大便的通畅,嘱病人适当进食含粗纤维的食物。必要时可服缓泻剂,切忌排便用力。
10.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11.按医嘱及时准确地给药,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的表现;使用利尿剂时,应记录尿量,观察有无低血钾、低血压和氮质血症的表现;应用ACE抑制剂时,注意有无低血压、肾功能恶化、高血钾、咳嗽、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12.及时巡视、关心病人,尤其应加强夜间的巡视,加强心理护理,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3.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因素,控制呼吸道感染,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积极治疗心律失常,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注意并发肺梗死等。饮食宜低脂、低盐,少量多餐,不宜过饱,戒烟酒;肥胖者应减肥;鼓励病人作动态运动,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三、急性心力衰竭病人护理常规
1.执行心血管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3.以500/0酒精湿化氧气,高流量6~8L/min吸人。如病人不能耐受,可降低酒精浓度或间断给氧,危重病人可考虑面罩或气管加压给氧。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扩管类药物,适当给予镇静剂,避免精神紧张,减少恐惧心理。
5.观察病人咳嗽情况,注意痰液的性质和量,协助病人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专人守护,安慰病人,避免其过分紧张。
7.注意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改变,以及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肺部哕音的变化,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