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医诊疗学基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568214
  • 作      者:
    凌锡森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西医诊疗学基础》是高等中医药院校西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一门改革课程教材,本教材系根据教育部“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指南”中对中医院校西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要求,通过严谨认真的改革研究编写的。其内容主要包括“诊断学基础”和“临床常用诊疗技术”两大部分。
  《西医诊疗学基础》内容构建的原则和特点是:一是紧扣中医学类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务“需”不求精尖。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早期作为现代中医师临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必需和够用的西医诊疗基础知识。二是强调可应用性,务“实”不求广博。构筑教学内容时,着重提供学生毕业后就要应用的、解决一般临床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不追求全面系统的知识储备,而强调知识的实用性。三是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调整内容结构。在认真研究诊断学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诊断学基础部分教学内容结构进行了较大的增删与调整。例如“腹部检查”部分,按临床实际操作程序和思路重组其教学内容格局。腹内脏器及病变的检查以某脏为单位,视、触、叩、听几种诊查方法组合教学。将以往分述神经系统感觉功能障碍与运动功能障碍类型改为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对不同部位神经系统病理损伤进行定位诊断。这既符合临床诊断的实际,又有利于学生的掌握与记忆。
展开
精彩书摘
  《西医诊疗学基础》:
  3.上皮细胞尿液中的脱落上皮细胞来自肾至尿道口的整个泌尿系统,其中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也称肾细胞。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大部分均为移行上皮细胞,近尿道外口段为复层扁平上皮细胞。
  (1)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尿中无此类细胞,如出现往往表示肾小管病变。成团出现多见于肾小管坏死性病变,如肾小管坏死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性炎症等。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脂肪变性,胞质中有多个脂肪颗粒,故称为脂肪颗粒细胞。若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出现含铁血黄素颗粒,则提示肾有慢性充血性病变,如心力衰竭、肾梗死。肾移植后1周内尿中可见较多肾小管上皮细胞,并逐渐减少、消失,若持续增多或重新出现则为排斥反应的表现。
  (2)移行上皮细胞:正常尿中无或偶见移行上皮细胞,若较多出现甚至成片脱落,表明肾盂甚至尿道有炎性或坏死性病变。中层移行细胞增多则往往提示肾盂肾炎。
  (3)复层扁平上皮细胞:也称鳞状上皮细胞,呈大而扁平的多角形,来自尿道前段。女性尿中有时混有来自阴道的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尿中大量出现或片状脱落且伴白细胞、脓细胞,见于尿道炎。
  (二)尿管型
  尿管型指的是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结而成的圆柱状蛋白聚合体。管型为尿沉渣中最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成分。
  1.管型的形成条件
  (1)尿中有白蛋白、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Tamm-Horsfall(T-H蛋白)等蛋白质,为形成管型的基质。
  (2)肾小管仍有浓缩及酸化尿液的功能,前者可使形成管型的蛋白等成分浓缩,后者则促进蛋白变性凝聚。
  (3)仍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尿液淤滞,有足够的时间形成管型。当该肾单位重新排尿时,已形成的管型便随尿排出。
  2.常见管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1)透明管型:主要由T-H蛋白、白蛋白、氯化钠构成。为较规则的两端钝圆的圆柱形,无色半透明,偶有少许颗粒。透明管型的参考值一般平均为0-1个/LP。健康人清晨浓缩尿中、剧烈运动后以及高烧、心功能不全者可见少量增加。尿中出现大量透明管型见于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恶性高血压、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等药物中毒等。
  (2)颗粒管型:为肾实质病变崩解的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及其他有形物凝聚于T-H蛋白上而成,颗粒总量超过1/3表面积的管型。按颗粒大小可分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少量细颗粒管型可见于无肾脏疾病者尿中,特别是运动后、发热或脱水时;+大量出现则见于肾小球肾炎等肾病变。粗颗粒管型出现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药物毒性所导致的肾小管损害。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三、课程学习方法与教学要求

上篇 诊断学基础
第一章 检体诊断
第一节 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五、嗅诊
第二节 一般检查
一、生命征
二、全身状态
三、皮肤黏膜
四、淋巴结
第三节 头部与颈部检查
一、头部检查
二、颈部检查
第四节 胸外部检查
一、胸部体表标志与分区
二、胸廓
三、胸壁
四、乳房
第五节 肺与胸膜检查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五、肺与胸膜常见病变的体征
第六节 心脏血管检查
一、心尖搏动与心前区搏动
二、心前区隆起
三、心前区震颤
四、心浊音界
五、心脏听诊
六、血管检查
七、循环系统常见病变的体征
第七节 腹部检查
一、腹部体表分区
二、腹部外部形态检查
三、腹内脏器检查
四、腹部常见病变的检查
第八节 肛门与直肠检查
一、检查体位
二、肛门视诊
三、直肠指诊
第九节 脊柱与四肢检查
一、脊柱检查
二、四肢检查
第十节 神经系统检查
一、脑神经检查
二、感觉与运动功能检查
三、神经反射检查
第二章 实验诊断
第一节 血液检查
一、红细胞检查
二、白细胞检查
三、止血与凝血功能检查
四、血液流变学检查
五、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六、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第二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
一、骨髓检查方法
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及意义
三、各系骨髓血细胞量和质的变异与临床关系
第三节 尿液检查
……
第三章 心电图诊断
第四章 放射诊断
第五章 超声诊断
第六章 症状诊断
第七章 临床诊断方法与病历

下篇 临床常用诊疗技术
第八章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第九章 临床常用治疗技术
附录一 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参考正常值
附录二 临床心电图用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