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30148258
  • 作      者:
    邱全瑛,关洪全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安排,遵循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精神,由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教师共同编写而成。《医学生理学》由《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及三门学科的实验指导组成。在保持各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强调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基础与临床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同时,注重适当地引入各学科的新进展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在教材内容安排上,注意由浅入深,突出“三基”,难点之处辅以示意图,病原生物的特征配有彩色照片,以增强直观感,便于理解和记忆。书写文字简明流畅,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是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课教材。
    《医学生理学》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五年制、七年制中西医各类专业学生学习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学科研究生、大专学生、成人教育以及临床工作者的参考书。
展开
目录
上编 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 医学免疫学概论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抗原
第一节 决定抗原物质的条件
第二节 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第三节 免疫佐剂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 抗体的人工制备
第四节 抗原、抗体在体外的反应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因素
第四节 补体受体
第五节 补体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
第六节 补体系统异常与疾病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第六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与黏附分子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
第二节 黏附分子
第三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的临床意义
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及其编码基因
第一节 MHc的基因组成和定位
第二节 MHc分子的结构、分布与功能
第三节 MHc的遗传学特点
第四节 HLA与疾病的关系
第八章 抗原呈递细胞及抗原呈递作用
第一节 抗原呈递细胞
第二节 抗原呈递及其机制
第九章 淋巴细胞
第一节 T淋巴细胞
第二节 B淋巴细胞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
第十章 免疫应答一——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应答概述
第二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第三节 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第四节 T细胞应答的效应及其机制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一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
第二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
第一节 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
第二节 免疫耐受的维持及终止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机制
第四节 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第十三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一节 免疫分子参与的免疫调节
第二节 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第三节 独特型网络学说
第四节 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
第五节 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网络的调
第十四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第十五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致病因素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第十六章 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十七章 移植免疫
第一节 同种异型抗原的呈递与识别机制
第二节 临床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第三节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第十八章 肿瘤免疫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第三节 肿瘤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
第五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
第十九章 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免疫学诊断
第二节 免疫治疗
第三节 免疫预防

中编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概论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第三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附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第四章 噬菌体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第二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
第四节 遗传变异的应用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机制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第四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八章 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第四节 奈瑟菌属
附卡他布兰汉菌
第九章 肠杆菌科
第一节 埃希菌属
第二节 志贺菌属
第三节 沙门菌属
第四节 其他菌属
第十章 弧菌属
第一节 霍乱弧菌
第二节 副溶血弧菌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 厌氧芽孢梭菌
第二节 无芽孢厌氧菌
第十二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第一节 放线菌属
第二节 诺卡菌属
第十三章 棒状杆菌属
附白喉棒状杆菌
附其他棒状杆菌
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
第一节 布鲁菌属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第三节 芽孢杆菌属
第四节 弗朗西丝菌属
第五节 巴斯德菌属
第十六章 其他细菌
第一节 弯曲菌属
第二节 螺杆菌属
第三节 假单胞菌属
第四节 嗜血杆菌属
第五节 军团菌属
第六节 鲍特菌属
第十七章 其他原核细胞微生物
第一节 支原体
第二节 立克次体
第三节 衣原体
第四节 螺旋体
第二篇 真菌学
第十八章 真菌学概论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第三节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
第四节 真菌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十九章 常见病原性及与中药有关的真菌
第一节 皮肤感染真菌
第二节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第三节 深部感染真菌
第四节 真菌与中药
第三篇 病毒学
第二十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化学组成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和培养
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第四节 病毒的分类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
第二十二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治疗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预防
第二十三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节 副黏病毒
第三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第二十四章肠道病毒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与新型肠道病毒
第二十五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第一节 轮状病毒
第二节 其他胃肠炎病毒
第二十六章 肝炎病毒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 丁型、戊型、庚型及TT型肝炎病毒
第二十七章黄病毒
第一节 乙型脑炎病毒
第二节 登革病毒
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
第二十八章出血热病毒
第一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第二节 新疆出血热病毒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节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第四节 EB病毒
第五节 人类疱疹病毒6型、7型和8型
第三十章 反转录病毒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第三十一章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节 细小病毒B19
第三十二章传染性蛋白粒子

下编 医学寄生虫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医学蠕虫学
第三章 医学原虫
第四章 医学节肢动物
第五章 寄生虫病原学诊断技术
附编 实验指导
第一部分 医学免疫学实验
第二部分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三部分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
附录
附录一 人CD分子的主要特征
附录二 主要的细胞因子
附录三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常用词英汉对照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