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0.00     定价 ¥ 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8013680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教材丰富,品种齐*。含盖了“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的“视觉设计类”“工业设计类”“工艺美术类”“服装与时尚设计类”“空间设计类”“动画与数字媒体设计类”“人物形象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类”等所有类别的大部分教材。既有经典的传统专业教材,又有新兴的专业教材,且课件、PPT等配套元素齐*,能广泛适应各层次的教学需要。  2.专家指导,特色鲜明。得到业界专家的指导支持,吸取了教育部的改革精神和成果,广泛听取了各院校相关专业领导、专家和一线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融入了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符合教改主题,以探索、引领人才培养模式。  3.结合实例,体例新颖。结合实际,教材采用*合适的理念和体例进行编写,力求使教材适应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需要。  4.加强实践,联合编写。立足教学和学生的特点,切实加强实践要素,很多编者是来自院校和企业的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水平很高的优秀教师。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这些骨干教师,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发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课程模式和教材。  5.注重层次,兼收并蓄。教材体现了兼收并蓄的思想,层次分明,能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要求。  6.立足*guo,广取所长。编写老师有*guo20多个省、市、区高职高专院校的专家、优秀老师,把各地各院校的成果和特色充分展示出来,做到了立足*guo,广取所长。
展开
作者简介
  洪琼,从事艺术教学十余年,教学经验丰富。
展开
内容介绍
  本身包括传统民间艺术概述、节日/礼仪/信仰、宗教中的传统民间艺术、衣/食/住/行中的传统民间艺术、传统民间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传统民间艺术中的吉祥图案、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体系、传统民间艺术的现代发展、学生作品赏析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传统民间艺术概述
  第一节 传统民间艺术的源流
  传统民间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诞生一起发展的,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和完善的。
  传统民间艺术植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中。在生产生活和劳动中,人们抱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对幸福的祝愿和对美的追求不断努力发展着。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并以最粗糙、最原始、最朴实的方式从生活中诞生。可以说传统民间艺术从根本上是与人的生命价值直接联系。如果说人的生命原则决定了工艺造物的实用原则,那么传统民间艺术始终与人类的实用功能紧密联系,它的根本点在于它始终未离开人类最初的本源(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是为了生存)。实用始终是第一需要,因而传统民间艺术的主流多带有实用性。并在实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带有审美性,使之既能满足实际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这是传统民间艺术保持的人类创造文明的最初形态。比如: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制作的陶器、猪篓、木勺等生活用品(图1-1)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创造的彩陶(图1-2)、石斧、石刀一样,都是实用和审美结合的产物。
  图1-1 木勺
  图1-2 斜向组合条纹双耳罐(马家窑文化马厂)
  传统民间艺术与原始美术是一脉相承的。人们的生活实践和对生活的感受,以及生产条件、生产关系等,决定了传统民间艺术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原始艺术的基本品质,从原始美术到民间艺术,始终表达出赞美生活、歌颂生活、创造生活的意旨。然而由于先民在受当时生产水平以及条件的制约,有些现象是无法解释的。因此,原始美术中充满了先民对神灵的崇拜(图1-3)。神灵崇拜活动是原始社会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是到今天为止我们所能了解的有关原始人的智慧和知识的唯一参照系,原始美术表达了原始人对宇宙、天地、自然的认识和企求。比如希望风调雨顺、种族强盛、子孙繁衍等。今天,我们的一些民间艺术作品从造型到图案仍能看到原始美术的痕迹(图1-4)。
  图1-3太阳神/岩画
  图1-4东王公乘龙/画像砖(汉)
  追其朔源,我们可以断言,民间艺术直接起源并脱胎于原始美术,其他美术则是在社会等级出现以后由民间艺术派生出来的。如:绘画(壁画、年画、中国画、版画)、雕塑、染织等。因此,民间艺术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艺术,既是美术之源又是美术之流,是一切美术形式发展的基础和母体。就其现实功能而言,它是现代人借以了解历史上的中下层社会心态的形象资料,是理解民族审美理想和普通群众情趣喜好的向导,是把握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造型艺术形式规律的根据。
  第二节 传统民间艺术的分类
  关于民间艺术的分类历来有多种阐述。比如:按照材质来划分,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种艺术品;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可分为绘画类、塑制类、编织类、剪刻类、印染类等。按照行业的划分,可分为雕塑、印染、编织、陶器、服饰、首饰、木版年画、剪纸、风筝、皮影、绢花、灯彩、彩扎狮头、面具、民间玩具等。在这里,我们根据民间美术的艺术性特征以及功能学的原理,从造型和外观以及功能用途来划分。
  一、 按造型和外观划分
  流通于广大城乡,既有观赏价值,又含教育意义,但不依附于实用器物上的装饰或食品上的花样,包装纸上的印花等。如:中堂画、门神画、年画、影壁画、纱灯画、纸编画、玻璃画、西洋景(洋片)、花灯、彩塑、面塑、陶瓷玩具、棕制戏人、窗花剪纸等。(图1-5)
  属于生活用品或衣食住行等人生所需的各种手工制品。如:糕点模子、刺绣花样、搏戏印画、影戏人、木偶人、演员脸谱、龙凤花烛、香蜡包装花纸、糕点花纸、扇画、漆盘画、糊墙花纸、香案木雕、屋宇砖雕、陶瓷人、瓷猫枕、彩印桌围、衣装佩饰等。(图1-6、图1-7)
  图1-5 宫灯上的玻璃画
  图1-6 “凤穿牡丹、蟠龙戏珠”龙凤花烛一对
  图1-7 瓷猫枕(清)
  随着宗教活动,或逢年过节,祖宗祭日出现于寺庙道观,氏族祠堂等公共场所者。如:佛教“水陆大斋”道场上悬挂的“水陆画”、彩塑神像、木刻纸马、寺庙壁画、道释经卷画、全神画像、瓷塑神像、朝衣大像(祖宗遗影)、纸扎轿马、西藏酥油塑像、唐卡、脱模小佛、经幡、纳西族佛画、白族佛画、塑神稿样等。(图1-8、图1-9)
  图1-8 妙音天母/唐卡 图1-9 彩塑关公像
  二、按功能用途划分
  建筑陈设及其装饰类 包括的主体有:城池建筑、戏台、宗祠、祖庙、民居、楼台亭阁、牌楼、墓碑、风水楼、城门、桥梁等;建筑陈设及其装饰中的飞檐斗拱、瓦当、牌匾、门楼、门鼓、招幌、上马石、抱鼓石、门蹲狮、影壁、神龛、花墙、花窗、门楣等。(图1-10、图1-11)
  图1-10 曹王禅寺牌楼 图1-11 抱鼓石
  日常器物类 包括生产生活用品、日用摆设和使用品、日常生活器物等。生产生活用品有:农具、出行车马、纺车、工匠用具等;日用摆设和使用品:编织品、纺织类(蓝印花布、扎染、蜡染、土布等)、服装服饰、刺绣装饰品、首饰配饰等;日常生活器物如家具、灯具、盛具、饮具、食具、烟具等。(图1-12、图1-13)
  图1-12纺车(谰沧拉祜族) 图1-13 铜烟具(清末)
  节俗礼仪类 包含各种节日庆典和人生礼仪、社会礼仪所需的造型艺术。如人生礼仪中的诞生礼、成人礼、婚礼、寿礼、葬礼等。节日和仪式中使用的道具有:服饰、配饰、面塑礼模;用于婚庆仪式的提盒、食具、礼盒等。(图1-14、图1-15)
  图1-14传喜馍馍 图1-15 莱州婚庆面塑
  祭祀供奉类 主要指与民间信仰、宗教有关的装饰艺术品,其中有些是由巫术的道具演化而来。如各类神像、祖先像、祭拜偶像、陪葬品、“娃娃大哥”乞子人像、天师像、钟馗像、灶王像、水陆画、礼馍、河灯、甲马纸、月光马、泥泥狗 等;祭祀仪式上使用的装饰品、棺罩、纸扎人物等。(图1-16、图1-17)
  图1-16 丧葬纸扎 图1-17 五牛铜枕(西汉)
  观赏把玩类 以审美和装饰为目的,满足精神需求的比较纯粹的美术类艺术品。如年画、剪纸、刻纸、花灯、扇面画、炕围画、屏风、铁画、烙画、彩绘泥塑、面塑、装饰性摆件以及各种装饰画、装饰挂件等。(图1-18、图1-19)
  ……
展开
目录
传统民间艺术概述
第一节 传统民间艺术的源流
第二节 传统民间艺术的分类
第三节 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第二章 节日/礼仪/信仰、宗教中的传统民间艺术
第一节 传统节日
第二节 人生礼仪
第三节 信仰、宗教
第三章 衣/食/住/行中的传统民间艺术
第一节 “衣”之 印染 / 织锦 / 刺绣 / 服饰 / 佩饰
第二节 “食” 之 饮食/炊具
第三节 “住”之 建筑 / 雕刻 / 装饰
第四节 “行”之 舟船/车舆
第四章 传统民间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
第一节 观赏把玩 年画 / 剪纸 / 陶瓷
第二节 游艺表演 面具 / 皮影 / 木偶 / 玩具
第五章 传统民间艺术中的吉祥图案
第一节 吉祥图案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二节 吉祥图案的分类
第三节 吉祥图案的表达特征
第六章 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体系
第一节 传统民间色彩的“五色观”
第二节 传统民间色彩的象征意义
第七章 传统民间艺术的现代发展
第一节 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学习传统民间艺术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传统民间艺术对现代视觉设计的启示
第八章 学生作品赏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