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膏方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107496
  • 作      者:
    颜新,胡冬裴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中医*古老的方剂剂型之一。中医膏方学是根据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研究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救偏祛病方法的一门学科。她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丸、散、膏、丹、汤是中药五大主要剂型,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膏滋药作为中药的重要剂型之一,长期以来,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发挥着独特的功用,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着人类的健康,在祛除疾病、改善体质、补益虚赢方面功不可没。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健康理念及疾病谱的改变,生物医学的模式正在向着预防医学转化,医学服务的对象和范畴在不断扩大,社会已步入老龄化的进程,追求长寿、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种趋势,补养兼顾治疗、高效兼顾简便的膏方,自然成为一个发展的热点。愿膏方这一中医学的宝藏,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医膏方学》:
  一、膏方的起源
  “膏”与“煎”古时常常混称。如《神农本草经》言:“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凡称膏者,一般含有动物类药,但亦有用枣肉等烂如腻膏之物的。而“煎”的范围较广,凡煎煮黏稠度较高的药物,如蜜、酥、饴糖、滋腻药汁、枣膏、动物脂肪及皮骨等都可称为“煎”。
  除《内经》记载的豕膏、马膏以外,东汉末年,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所谓“煎”,已与现代膏方的制作方法十分相似。如《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篇中的大乌头煎(乌头、蜜),《黄疸病脉证并治》篇的猪膏发煎(猪膏、乱发),其制法类似现代一般制膏滋方的方法,这也是膏滋方内服的最早记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多处记载膏剂内容,其中鳖甲煎丸就是先以酒液煎煮,然后煮令烂如胶漆,再加入部分药粉制成丸。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诸膏方制剂一般是用苦酒(即醋)与猪油作溶剂,药制成后,既可外用以摩患病处,又可内服,如黑膏(由生地黄、豆豉、猪膏、雄黄粉、麝香等组成。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南北朝时陈延之的《小品方》有单地黄煎(生地黄),是最早的滋补膏方。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膏方的制剂与给药途径与《肘后备急方》大体相同,但《备急千金要方》中有个别“煎”方已与现代膏滋方大体一致,如卷十六的地黄煎(生地黄、荆沥、竹沥、酥、生姜汁、人参、天门冬、白茯苓、酒蒸大黄、姜汁炒栀子)煎,是一首滋养胃阴,并清虚热的膏方。又如《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金水膏,功能润肺化痰,以生地黄、麦门冬、山药、天门冬、紫菀、玉竹、款冬花、白芍药、百合、茜草、知母、广陈皮、川贝母等水煎去渣后浓缩,加炼蜜收膏。《备急千金要方》之苏子煎,以紫苏子、白蜜、生姜、生地黄、杏仁等药捣碎、取汁、去渣,熬如脂状,纳蜜,煎如饴状,治阴虚咳喘已久,功能为养阴润肺、降气化痰。王焘的《外台秘要》载“古今诸家煎方六首”:①广济阿魏药煎方:阿魏、豆蔻仁、生姜、人参、甘草、鳖甲、藕汁、诃黎勒、牛膝、白蜜、地黄汁。②鹿角胶煎:鹿角胶、紫苏子、生地黄、生姜、黄牛酥、白蜜。③蒜煎方:蒜、牛乳、牛膝。④地黄煎:生地黄、甘草、豉心、葱白、牛酥、藕汁、白蜜。⑤小品单地黄煎:生地黄。⑥近效地黄煎:生地黄汁、麦门冬汁、生姜汁、紫菀、贝母、款冬花、炙甘草。这些煎方与现代膏滋方几乎一样,均被用作滋补强壮剂。宋金元时期的膏方,基本沿袭了唐代的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时洪文安的《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生地黄、茯苓、人参、白蜜),是一首著名的膏方,时至今日,仍广为沿用。
  膏、煎在丸剂中,还常兼有赋形剂的作用。
  二、膏方的形成和发展
  一般来讲,唐代以前称膏者,有内服的也有外用的,作用以治疗为主;称煎者多作内服,除用于治疗外,亦已作为药饵补剂,用于养生。
  到了宋代,膏、煎之分已不甚明确,而煎则逐渐为膏所代替。如《洪氏集验方》引申铁翁方之琼玉膏,以人参、生地黄、白茯苓、白蜜、糖精制成,功能为补虚健脾,益气生精。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自然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之栝楼根膏,以生栝楼根和黄牛脂共同制成,功用为养胃生津。此时,膏方已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上述两方均以滋养为主。而宋代医家许叔微用治失眠和疮疡肿毒的宁志膏、国老膏则明显以治疗为主。宁志膏以党参、枣仁、辰砂、乳香共为细末,炼蜜成膏,功能为宁心安神。而国老膏则是以甘草浸泡,熬煮,去渣,收膏而成,功效以清热解毒缓急为主。
  膏方发展至明清时期已进入成熟阶段。其标志有四:一是膏方的名称,多采用“某某膏”的方式命名;二是制作方法已基本固定,即用水多次煎煮,浓缩药液,最后加蜂蜜等收膏;三是膏方数量大增;四是临床运用日益广泛。古代膏煎之分已然无存,“膏”已成为滋润补益类方剂的专用名,“煎”则转为水煎剂的同名语。如《景岳全书》的二阴煎,以生地黄、麦门冬、酸枣仁、生甘草、黄连、玄参、茯苓、木通、灯芯草(或竹叶)水煎服,功能为养阴清热,宁心安神,治心经有热,水不制火,惊狂失志诸证。而膏剂逐渐偏向补益,膏滋备受朝野欢迎,医家更是撷取膏滋之长,加以辨证处方,调治体弱之人,从而出现了因人处方而制的膏方。由于疗效显著,膏方不断得以发展,成为中医药剂的一大剂型。如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所载通声膏,以党参、桂心、五味子、款冬花、石菖蒲、竹茹、木通共研粗末,熬透去渣,加入杏仁液、酥、蜜、姜汁、枣肉,再煎收膏而成,功用为补气润肺,化痰利窍,专治气阴耗伤之咳嗽气促,胸中满闷,语声不出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膏方释义
一、膏方的概念
二、膏方的种类
三、膏方的作用
第二节 膏方源流
一、膏方的起源
二、膏方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 各论
第一节 膏方学的理论基础
一、阴阳理论与膏方学
二、藏象理论与膏方学
三、精气神理论与膏方学
四、气血理论与膏方学
第二节 膏方的组方原则
一、重视脉案书写,辨证立法
二、注重体质差异,量体用药
三、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
四、斡旋脾胃升降,以喜为补
五、着意通补相兼,动静结合
第三节 膏方的制备、制法、使用时令及特点
一、膏方的制备
二、膏方的制法
三、膏方的使用时令
四、膏方的特点
第四节 膏方的服法和禁忌
一、服用方法
二、服用禁忌
第五节 制备膏方的常用胶剂
一、制法
二、常用胶品

第三章 历代名医膏方选析
第一节 叶天士
一、医家简介
二、膏方选析
第二节 马培之
一、医家简介
二、膏方选析
第三节 陈莲舫
一、医家简介
二、膏方选析
第四节 张聿青
一、医家简介
二、膏方选析
第五节 费绳甫
一、医家简介
二、膏方选析
第六节 丁甘仁
一、医家简介
二、膏方选析
第七节 严苍山
一、医家简介
二、膏方选析
第八节 秦伯未
一、医家简介
……

第四章 膏方的现代应用
第五章 亚健康的膏方调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