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剂主要是治疗虚证,就是用滋补、强壮药为主组成,能够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消除或改善一切虚证的方剂。这个概念包括了方剂的组成、方剂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达到治疗虚证的目的,可以是部分消除或完全治愈,也可以是不同程度地改善。
根据补益剂的理论指导,“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根据气血阴阳津液精分别辨证,因其有所不足而造成了各种病证,就通过补益剂来进行治疗。这里顺便解释一下“劳者温之”。因为劳要伤气、消耗气,“劳则气耗”,所以要用甘温药来补气。
补益剂的分类比较多,可以根据各自治疗的配伍原则界分为四类。此处不讲它的分类和配伍原则。在讲到各部分时再分别介绍。
刚才提到过,补益剂的目的是治疗虚证,它的组成是以滋补强壮药为主。在前面的方剂中也多次提到用补药,从解表剂开始,许多方剂中也都用了补益之品。例如扶正解表方剂中有益气的、助阳的、滋阴的、补血的。以前在讲到这些问题时也一再强调,在这样的方剂中用补益药不是为了补虚,而是因为正气虚又有外邪,考虑不通过补益药扶助正气以祛邪,或者是考虑到用祛邪的方剂虽然祛病,但会使正气更虚。配伍补益药都是从这样的目的来考虑的。因此在以前各章里所用的补益药,都是从属于祛邪的。从理论上这样讲,不仅明确了它的配伍位置,更主要的是在配伍位置上决定了它的用量。例如,在攻补兼施中多次提到人参和大黄如何配伍,其用量的比例都提出一个中心的数字来作为参考,这些中心数字,它的根据、它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当时的实邪,虽然存在正虚的一面,但并不是通过这样的方剂,应用所谓的攻补兼施方法,既祛实,又把虚补起来,而仅仅是通过扶正的配合达到祛邪的目的。所以这个问题与补益剂是完全不同的。补益剂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治虚。否则,目的不明确,组成方剂的选药、定量都会有问题,或贻误治疗,反而促使病证进一步加重。
补益剂在临床治疗上是一个大的方法,是治疗的一个大的方面。因为人体虚的时候,如果不懂得用补的方法,不懂得用补益剂来治疗,虚就得不到恢复;虚得不到恢复,不单是健康问题,还可能危及生命。过去有一句话:“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当然,这样的话,是将补益剂的重要性扩大了一些。治病的几种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价值,但是从这里可以理解,补益剂治疗虚证在临床上是经常用的,在治疗当中,是用药物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另外一点还要考虑到,过去也反复提到,我们在治疗一个病证的时候,要考虑到事情的两个方面。虚证固然用补,这是很明显的,但是不是虚证即所谓“大实有赢状”和哪些部位虚也是要考虑的问题。过去提到一个治则问题:“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看一个病都要考虑到病人有无正虚,虚在何处?只有考虑并明确了这些以后,用药时心里才能有数。以前在各类方剂中经常提到,有一些方剂不能为了求得速效、求得病人迅速恢复而加重用量,那是片面的,反而会造成不好的效果。例如,发汗过多,会造成亡阳、伤气、伤津。泻下也是这样,特别是热结当下的时候,正虚的一面没有考虑到,只考虑到腹中有热结,而大量用大黄,本来应该用三钱,加倍使用后泻得倒是痛快,但一泻以后正气也随之而脱了。所以在治疗病的时候,要通过这些方面反复体会。另外,具体到药,也反复提到,药有一分为二的问题,药在治疗中有它特殊的方面,有的时候作用不止一个,因此还要考虑它的另一种作用与当前的治疗是否都合适。再有就是,如果将药本身的特点用过了就是缺点。所以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在学习方剂当中,如何来领会、如何掌握前人用药的经验,也就是说配伍规律,这些方面都是要考虑的。所以今天提这个话题,一是说明补益剂治虚的重要意义,一是说明在治疗时应如何来对待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