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手法
手法是正骨科外治法的一种方法,它可单独施行,也可配合其他方法。骨折或脱位损伤,必须用手法进行整复,方能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置(骨折一般要求断端对位,对线良好,脱位要求关节复位),然后再进行捆绑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争取达到预期的效果,即使扭、挫而引起的伤筋疾患,适当的运用手法,使其筋骨复1日,气血调和,也可取得佳效。所以,手法是正骨科四个基本治疗方法(手法、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之一。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所谓手法,就是把脱位的关节进行复位,断裂的骨骼使其复完,筋位不合的使其合顺。总之,使骨与关节、筋位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这些具体的操作方法统称为手法。
手法的运用是以正确的诊断为基础的。在手法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就必须对病情有足够的了解,即熟知人体的正常结构,又对具体病变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根据不同性质的损伤,选择适宜的手法。所以说:“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
由于损伤的不同,各种手法的配合与操作也就因之而异,对于骨折的整复,要选用接骨八法,即:推、拿、续、整、接、掐、把、托;整复脱位,要选用上骱八法,即:提、端、捺、正、屈、挺、扣、捏;对各种伤筋疾患,就要采用舒筋八法,即:拔、戳、捻、散、捋、顺、归、合。
手法是以医者临床操作的具体动作来命名的,对某种损伤的处理,往往不只是用一二种方法,而是把几种手法组合起来运用,因为临床上,骨折、脱位、伤筋的损伤往往合并出现。骨折、脱位,必要有伤筋。骨折、脱位也往往合并出现。如踝部骨折常合并距骨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所以,骨折、脱位、伤筋的24个手法也不是孤立的,而应相辅相成,联合运用。骨折复位时,一定要用牵引,即拔法,而拔是舒筋八法之一。始疗伤筋时,又经常运用推法、拿法。推、拿又是正骨八法内容。所以,临床运用不可拘泥。在临床上,有些手法不是医者一人所能完成的,往往需要一二名助手协助才能完成。所以要求医者与助手,都必须熟知病情,熟习治疗方案及操作要领,这样才能心中有数,同心协力,既知要领,又习变通,施术有神,治自多效。
接骨八法、上骱八法、舒筋八法是治疗骨折、脱位、伤筋损伤的基本手法,除此之外,还有按、压、挤、抖、顿、摩、叩击、拍振、点穴等手法,如何有选择地进行组合,也要根据具体病情而定。所谓“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而且要“心手相应”,“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要达到这样高的水平,除掌握熟练的手法基本功外,还必须多临床,勤操作,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方能得心应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