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内科证治心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0408496
  • 作      者:
    程绍恩等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医乃仁术,铁肩之道义,为苍生患疾活命之所依托者。故范文正公有言曰“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然则良相易,则良医实难矣。
    祖国医学浩博源长,其籍汗牛充栋。虽有良医之愿,每致初学者望洋兴叹。何得举纲而目系其中。置枢纽而寓于纵横,循阶造顶,方能捷径于后人。兹轩岐至今,惟清·吴谦等所撰《医宗金鉴》一书,致后人行由有径,言简而意赅。终因年移代革,医学速飞,咸日新其用而华叶递荣。故其书又落于时代之后,远不济于今日之需。
    目今,大专院校之教材,继往开来,发古人之未发,启前人之未启,内容丰富多彩;但因多为论述之文,而篇长幅广,致读者难以诵记,多有合卷茫然之感。
展开
精彩书摘
    春秋战国时代,古典医学巨著——《内经》的问世,对内科方面已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如脏腑病证、诊断和治疗原则等,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它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实践。汉代张机(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著成《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治疗外感热病,以脏腑病机来概括、认识内伤杂病,创建了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中医内科学之渊薮。
    晋朝王叔和撰写的《脉经》,对内科的诊断起了很大作用。葛洪著《肘后方》,记载了许多简、便、廉的有效方药。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医的病理专著,对内科疾病有较详细的记载。唐代的《千金方》和《外台秘要》两书,其中内科的治疗方法更加丰富多彩。北宋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是国家颁行的内科方书。南宋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病因上作了进一步的阐发。
    金元时代,在内科学术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如刘完素提倡火热论而主寒凉;张从正治病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李东垣论内伤而重脾胃;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而主养阴。他们在各个不同方面,都有所创新和贡献,为中医内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首先用内科命名的医书,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张介宾的《景岳全书》、秦景明的《症因脉治》等著作,对内科的辨证论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清代中医内科学的巨大成就,是温病学说的发展。如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都是对温病学作出巨大贡献的代表人物。
展开
目录
绪论篇
第一节 中医内科的源流与发展
第二节 病名与证侯
第三节 病位与疹断
第四节 病性与病邪

病证篇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肺痿
第四节 肺痈
第五节 哮证
第六节 喘证
第七节 肺胀
第八节 肺痨
第九节 痰饮
第十节 自汗、盗汗
第十一节 血证
第十二节 心悸
第十三节 胸痹
第十四节 不寐
第十五节 郁症
第十六节 癫狂
第十七节 痫症
第十八节 昏厥(厥证)
第十九节 胃痛
第二十节 噎膈
第二十一节 呕吐
第二十二节 呃逆
第二十三节 泄泻
第二十四节 痢疾
第二十五节 霍乱
第二十六节 腹痛
第二十七节 便秘
第二十八节 虫证
第二十九节 胁痛
第三十节 胆胀
第三十一节 胆石
第三十二节 黄疸
第三十三节 积聚
第三十四节 鼓胀
第三十五节 头痛
第三十六节 眩晕
第三十七节 耳鸣、耳聋
第三十八节 瘿病
第三十九节 腰痛
第四十节 水肿
第四十一节淋证
第四十二节癃闭
第四十三节遗尿、尿失禁
第四十四节消渴
第四十五节疟疾
第四十六节痹证
第四十七节痿证
第四十八节痉证
第四十九节中风
第五十节虚劳
第五十一节内伤发热

附录:方剂索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以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