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针灸心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7714292
  • 作      者:
    高立山,高峰编著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作者简介
  高立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德国、西班牙、针灸学会会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团员。
  1963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40余年。专科:内科、针灸,专病:痛症、胃病、中风后遗症,其他中医杂病;医疗特点:针灸中药并用;配合子午流注针法。著有:《针灸心悟》《针灸心扉》、《针灸心传》、《针灸心语》等。
  
  高峰,毕业于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从事医疗工作。目前在新西兰中医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同时从事中医诊所的针灸临床工作。为新西兰针灸协会会员。协助父亲编写《针灸心悟》《针灸心扉》、《针灸心传>、《针灸心语》。
展开
内容介绍
  《针灸心扉》是高立山教授师生三代学习中医针灸理论的体会和应用针灸临床经验的记实。《针灸心悟》《针灸心传》《针灸心扉》形成了高立山教授学习中医针灸、应用中医针灸、研究中医针灸、交流中医针灸的"针灸三部曲"。该套书出版后受到读者厚爱,又被中国中医研究院评为1999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应读者的要求重新进行订正修改、去繁执简,再版重印。
展开
精彩书摘
  《针灸心扉》:
  (1)男子与女子在传导方向与施术手法之捻转正好相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补泻雪心歌》中记有“……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这不但说明男女有别,而且指出在同一人体亦有左右不同。虽然有这样的记载,但是原因何在呢?我认为在我们祖先早已认识到:阴阳不同,男女有异,左右当分,偏气偏血。尤其在生理上女子不同于男子,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八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状;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一段文字系统记述了女子一生的发育过程。从年龄上看,在生理发育上就有不同于男子,女子是二七至七七。而男子却在二八至八八。另外女子成熟后即有月经,女子没有胡须,受孕后乳房增大,臀部增大。在声音方面,男子粗而低,女子细而高;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气为主。在病理方面,对妇女特别要注意胎产经带。有医家言,除胎产经带外治疗皆同男子。临床并非如此,但凡妇女有病,无不涉及胎产经带,尤其经病、带病更为常见。这样看来,也就无法排除胎产经带了。另外,女子癓瘕积聚尤多。综上所述,在生理、病理和治疗方面,男子和女子有许多不同的地方。那么反映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组成经络的穴位,在接受针刺以后,感觉传导与针刺捻转方向不同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左右不同,亦与阴阳学说有关。前人有肝藏于左,肺藏于右之说。右半部肺主之,肺主气,主肃降,右半部以气主为阳;左半部肝主之,肝藏血,主升散,左半部以血主为阴。男女不同,一以气主,一以血主。今在同一人体,亦有气血偏胜于左右,因此也同样会出现感觉传导与针刺捻转手法左右不同的情况。至于许多人得到的感觉性质不一样,有酸有胀,或者二者兼有,可能与每个人的病情、体质和医生施术手法轻重不同有关。但是在同一个人,施术得到感觉的性质却是相同的。这些是个人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体会。
  (2)通关接气问题:在针刺足三里的过程中,每遇感觉通过膝、股、腹、胸、项、口角等处时,虽然继续施术,但传导总要停顿一下,复而传导。这样,就使我联想起了古人通关接气的问题。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在许多针灸治疗的处方中都反映这一点。如:上肢麻痛时,用肩髑、曲池、合谷;下肢疼痛时用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治疗胸中疼痛或有咳血时用太渊、尺泽、中府。这些不但说明古人重视循经取穴,确实也表现出通关接气的所在。这也可能是由于古人在针刺时,当感觉传到关节难以通过时(我们现在仍有此情况),就在此关节处再来针一针,尤如接力赛跑一样,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正像要跑一千六百米,让一个人跑前半段有劲,后半段就差劲了,如果要四个人跑,一人跑四百米,则段段保持精力充沛。病人正气尚强,针一穴即可。若正气稍差,则可同一经上取相联系的几个穴。例如上肢痛,正气充实取肩髃一穴则可,如正气减弱可取肩髑、曲池、合谷等,即是此意。因此,临床上注意通关接气,是提高疗效的一种方法。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医针灸医理探讨
《内经》髓海学说在针灸临床应用探讨
《伤寒论》针灸学术思想探讨
对辨证论治的认识
针刺传导的体会
穴位的功用分类
常用穴的作用机制
针灸对各系统功能影响摘录
经络示意简表
经验配穴摘要
“四海”证治初探
“膀胱经”六最
针刺治疗的五个重要步骤
攒竹穴为主治疗急性腰背痛
痛证的针灸治疗
六十例腰痛总结
五脏实火针灸治疗
针刺皮肤病四法介绍
针灸调理脾胃
中风证治示意图表及后遗症治
妇女病针刺概述
目疾针刺概述
“三镇法”简介
简要针药救急十法
常见病症针灸用穴、中成药配合治疗

第二部分 中医针灸临床经验
<中医针灸医案>
“镇静六穴
一、”镇静六穴“临床应用
二、”镇静六穴“治疗多种疑难杂病
三、”镇静六穴“治疗颤证临床体会
四、”以静治动法“配合火针治疗面肌痉挛23例
五、失眠一例证治体会
“胃十针
一、”胃十针“的临床应用
二、”胃十针“的临床验案
“中风
一、针刺为主治疗急性中风六例
二、中风(中经络)针刺体会
疼痛
一、治疗痛证经验(一)
二、治疗痛证经验(二)
三、治疗痛证经验(三)
四、腰肌劳损针刺治疗100例
五、扭闪腰腿痛
……
第三部分 中医针灸常见病证治简要
第四部分 灸、火罐、放血治疗有效证穴
第五部分 其他配合针灸治疗的方法心传
附录一 常用穴位简介表
附录二 针灸取穴参考图
附录三 中医针灸简易病案书写格式
跋:医德、医风寄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