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手穴疗法治百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17033665
  • 作      者:
    盛燮荪等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9.8
收藏
内容介绍
    人体的两手是血管、神经十分丰富和密集的部位。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创立的经络学说中就已经提出:“阳气起于四末”,“皮之部,输于四末”。“四末”,即是指四肢的手和足。因为人体的十二经脉、经筋、皮部,以及奇经八脉,是“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具有运行气血,温养机体,调节阴阳,反映疾病和传导刺激以治疗疾病的一个完整的网状系统。而手部是手经经脉的起止交会点,在十二经脉309个穴位中,分布在手部的经穴有21个,经外奇穴和特效刺激点更多达80多个,可治疗各种常见病症100多种。由于手部穴位具有易于暴露,感觉灵敏,见效迅速,治病范围广泛等优点,故历来为针灸医家所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
精彩书摘
    针刺的深度因疾病的性质深浅、部位、患者的体质、时节等等而定。疾病的性质虚证宜浅刺,寒证、实证宜深刺。病在表宜浅刺,病在里在筋骨在脏腑宜深刺。患者年轻、体壮、肌肉发达者宜深刺,年老、虚弱、肉薄消瘦者宜浅刺。春夏宜刺浅,秋冬宜刺深。
    具体进针操作为:术者双手及患者穴位处进行消毒,用左手拇指按压穴处,右手持针紧贴左拇指甲对准穴位,刺人皮肤,到达预定深度为止。
    运针就是针刺入皮肤后,就应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即得气。使得针刺得气的过程,就称为运针。
    针刺是否得气可通过患者和医者两个方面来判断。得气后患者有酸、胀、麻、痛、重、热、凉、触电感、上下传导、跳跃感等,可以为一种感觉,也可有二种以上感觉同时出现。因患者病情的轻重和体质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感觉。得气后医者针下也有明显的感觉,如针下由空虚转为沉紧,有鱼吞诱铒感。可以看到患者的穴点附近皮肤色泽改变、汗毛竖起、肌肉跳动。押手可感觉到穴点周围肌肉由松弛变为紧张,跳动感,或痉挛的肌肉变为松弛。因针刺穴点的不同,手针得气的感觉也各有特点,一般手指部位的穴位多表现为局部疼痛沉重,手背部表现为局部酸、胀、麻,手掌部表现为痛酸胀。
    运针的具体操作在手针疗法中常用有按法、提插法、捻转法。按法:主要是按压穴位和按压针具,使经络气血流畅,有加强针感,促进气血运行,控制针感方向的作用。《素问·离合真邪论》曰:“推而按之”,《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手针时的具体操作法,其一为人针后将针提起少许再向下插即《金针赋》“重沉豆许日按”,其二为按压针柄,入针之后,手指持住针柄不放,施以一定的压力,按时不移动手指,使针固定不动,常用于皮薄之处。提插法:是指进针后,针体上下运动的一种针法。针刺时将针从浅层插至深层,称为插,再由深层提到浅层,称为提。连续给予一上一下的提插动作即为提插法。《针灸大成》曰:“治病全在提插”。有加快得气,增强感应的作用。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幅度不能太大,以2~3分为宜,适用于肌肉丰厚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手的解剖
一、手部皮肤及皮纹
二、手部感觉
三、手的姿势
四、手部骨骼
五、手部肌肉
六、手部血管
七、手部神经
第二节 手的经络
第三节 手穴疗法作用原理
一、传统针灸的理论基础
二、手穴针灸治疗的作用原理

第二章 手部的经穴、奇穴
第一节 手指部穴位
1.少商
2.大骨空
3.商阳
4.二间
5.中冲
6.中魁
7.关冲
8.少泽
9.前谷
10.少冲
11.小骨空
12.十宣
13.四缝
第二节 手掌、手背部穴位
1.鱼际
2.劳宫
3.少府
4.三间
5.合谷
6.后溪
7.腕骨
8.中渚
9.腰痛点
10.外劳宫
11.八邪
第三节 手腕部穴位
1.太渊
2.神门
3.大陵
……
第三章 手穴
第四章 手穴治疗法
第五章 手针的组方原则
第六章 常见疾病的手针治疗
第七章 临床治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