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针灸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40179652
  • 作      者:
    王悦新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用)》共分为三篇。第一篇经络腧穴,包括经络腧穴总论和经络腧穴各论两章,总论介绍了经络的组成、作用、生理功能、病理反应和临床应用,以及腧穴的分类、作用、特定穴和腧穴的定位,各论介绍了十四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等;第二篇针法灸法,包括毫针、灸法和其他疗法三章,叙述了毫针刺法、灸法和其他针刺疗法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第三篇针灸治疗,包括治疗总论和治疗各论两章,总论阐述了针灸的治疗作用、治疗原则、配穴处方及特定穴的应用,各论阐述了内、妇、儿、外、五官科常见病症的辨证和针灸治疗,每个病症都有病案举例。书后附有常用针灸歌赋,供教学参考和学生阅读背诵之用。本教材针对针灸学理论抽象、难记的特点,面向专业,以够用、适度、实用为原则。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新颖、图文并茂,力求保持中医针灸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质量。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整体治疗
    针灸治病,除了在局部施治外,还应针对全身性病症或病因施以整体性治疗,以保证治疗的彻底性。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和俞募穴等,除了能治疗局部和邻近病变外,还能治疗头面、躯干、脏腑等全身的病变。部分腧穴如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百会、气海、关元等,还可防治全身性疾病。例如风寒外束的感冒,出现恶寒、头痛等症状,取合谷、外关,发汗解表,表邪解则恶寒、头痛的症状自然消除;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取太溪、太冲透涌泉以滋水涵木、育阴潜阳。
    (三)局部与整体同治
    在多数情况下,需要局部与整体同时调治。这种将局部与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着眼于症状治疗,又注重病因病机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也是针灸临床广泛采用的方法。例如风火牙痛,局部取颊车、下关以疏通经络之气,远端取合谷、内庭以清降胃肠之火;脾虚泄泻,局部取大横、天枢理肠止泄,整体取脾俞、足三里以健运脾胃。
    第三节 针灸配穴处方
    针灸配穴处方是在分析病因病机,明确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腧穴和刺灸、补泻方法组合而成的,是针灸治病的关键步骤。临床时,针灸配穴处方应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针灸学科的特点和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行严密组合,做到有法有方,配穴要主次分明,灵活多变,并采取正确的刺灸方法。
    一、配穴原则
    配穴原则是指选取腧穴的基本法则,它是配穴的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是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根据腧穴的分布和主治作用来选取穴位的。一般分为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对证取穴三种。
    (一)近部取穴
    近部取穴又称局部取穴,是指在疾病的局部和邻近部位选取腧穴。它是根据所有的腧穴都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脏腑、组织、器官、经络的病症这一普遍规律提出来的取穴方法,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该法具有祛除局部邪气,疏通患部经脉,消瘀止痛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病变部位比较明显和比较局限的病症,急慢性病均可采用。例如头痛取百会、头维;牙痛取下关、颊车;鼻疾取迎香、上星。此外,压痛点取穴法也属于近部取穴的范围。其中,非穴位压痛点即“阿是穴”,该取穴法多用于跌仆、扭伤、痛证等。总之,近部取穴法在临床运用较广,取穴时可用一条经的腧穴,也可用多条经的腧穴,还可以适当选用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篇经络腧穴
第一章 经络腧穴总论
第一节 经络的组成与作用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五络脉
四、十二经别
五、十二经筋
六、十二皮部
第二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的病理反应
第三节 经络的临床应用
一、诊断方面
二、治疗方面
第四节 腧穴的分类
一、十四经穴
二、奇穴
三、阿是穴
第五节 腧穴的作用
一、近治作用
二、远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第六节 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原穴与络穴
三、俞穴和募穴
四、八脉交会穴
五、八会穴
六、郄穴
七、下合穴
八、交会穴
第七节 腧穴的定位
一、体表标志定位法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三、指寸定位法
四、简便取穴法
思考题

第二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第二节 奇经八脉
一、任脉
二、督脉
三、冲脉、带脉
四、阴阳维脉、阴阳跷脉
第三节 十五络脉
一、手太阴络——列缺
二、手少阴络——通里
三、手厥阴络——内关
四、手阳明络——偏历
五、手太阳络——支正
六、手少阳络——外关
七、足太阳络——飞扬
八、足少阳络——光明
九、足阳明络——丰隆
十、足太阴络——公孙
十一、足少阴络——大钟
十二、足厥阴络——蠡沟
十三、任脉之络——鸠尾
十四、督脉之络——长强
十五、脾之大络——大包
第四节 奇穴
一、头颈部
二、躯干部
三、四肢部
思考题
第二篇针法灸法
第一章 毫针
第一节 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保藏
一、毫针的构造
二、毫针的规格
三、保藏
第二节 针刺练习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一、选择针具
二、选择体位
三、消毒
第四节 毫针刺法
二、进针法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三、行针与得气
四、针刺补泻
五、留针与出针
第五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一、晕针
二、滞针
三、弯针
四、断针
五、血肿
第六节 针刺的注意事项
附创伤性气胸
思考题

第二章 灸法
第一节 常用灸法
一、艾灸
二、其他灸法
第二节 灸法的作用
一、温通经络、散寒除湿
二、回阳固脱、升阳举陷
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四、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第三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顺序
二、灸法的补泻方法
三、施灸的禁忌
四、灸后处理
附拔罐法
思考题

第三章 其他疗法
第一节 三棱针
一、针具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 皮肤针
一、针具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 皮内针
一、针具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四节 火针
一、针具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五节 电针
一、应用器材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六节 穴位注射
一、针具和药物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七节 耳针
一、耳郭表面解剖
二、耳郭与经络脏腑
三、耳穴的分布
四、常用耳穴定位和主治
五、耳针的应用
第八节 头针
一、刺激区的部位及主治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思考题
第三篇针灸治疗
第一章 治疗总论
第一节 针灸的治疗作用
一、调和阴阳
二、扶正祛邪
三、疏通经络
第二节 针灸的治疗原则
一、补虚与泻实
二、清热与温寒
三、治标与治本
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五、局部与整体
第三节 针灸配穴处方
一、配穴原则
附针灸处方的常用符号
二、特定穴的应用
思考题

第二章 治疗各论
第一节 内科病症
一、中风
二、感冒
三、咳嗽
四、哮喘
五、呕吐
六、呃逆
七、泄泻
八、便秘
九、脱肛
十、癃闭
十一、淋证
十二、遗精
十三、阳痿
十四、不寐
十五、癫狂
十六、痫证
十七、眩晕
十八、头痛
十九、胃痛
二十、腰痛
二十一、痹证
二十二、痿证
二十三、面瘫
二十四、坐骨神经痛
二十五、三叉神经痛
第二节 妇科、儿科病症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滞产
四、乳少
五、胎位不正
六、遗尿
第三节 外科、五官科病症
一、瘾疹
二、肠痈
三、痔疮
四、扭伤
五、耳鸣、耳聋
六、咽喉肿痛
思考题
附篇[常用针灸歌赋]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