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伤寒论通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17055596
  • 作      者:
    李心机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心机教授,男,1942年3月生,硕士生导师。1968 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78年考取李克绍先生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 ,获医学硕士学位。曾担任伤寒教研室副主任,中医系副主任。从事《伤寒论》教学与研究工 作20余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教材6部,参与整理古籍1部。在《伤寒论》 研究方面,运用考辨与阐释相结合的方法,独辟蹊径,在比较与文化、学术背景的还原分析中 ,探寻《伤寒论》的大文化渊源、理论原旨和它的深层意蕴。提出可运用“让《伤寒论》自己 诠释自己”的原则和方法,寻绎仲景的理论思路,对《伤寒论》研究史上陈陈相因的“误读现 象”进行考证,对《伤寒论》中的疑点、难点作出全新的、合理的解释,在《伤寒论》学术研 究方面颇有建树,对《伤寒论》的学科建设及教材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99年由人民卫生 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伤寒论疑难解读》一书,集中体现了其在《伤寒论》研究方面的成就。
展开
内容介绍
    《伤寒论》系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为习医者必读之书。但该书年代去远,文字古朴,医理深奥,自汉唐以降,对该书疏注者不下800余家,但歧义较多,阅读殊为困难。有鉴于此,作者乃积研读《伤寒论》30多年心得,结合临床实践,对该书进行通释,名曰《伤寒论通释》。
    本书以刘渡舟等于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伤寒论校注》为底本进行通释。
    全书特色:①保持《伤寒论》原貌,不随己意篡改原文;②让《伤寒论》自己诠释自己,体现仲景原意;③突破“注不破经”、“疏不破注”之旧例,继承前贤成就,又赋注释以新义、独见;④以《神农本草经》为依据,探讨仲景组方用药规律、思路;⑤医理深入浅出,联系实际,文义畅达明晰。
    书末附录了条文提要与索弓l、关键词索引、药方索引、方剂索引,咀备读者检索。
    是书是中医医教研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评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根据《黄帝内经》、《难经》和自己的临证体验而撰著的一部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医学典籍。对中医学的理论学术发展和指导临床诊疗等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书所蕴涵的辨证论治法则及遣方用药法度,不但适用于外感热病,亦适用于内伤杂病,影响着中医学的发展,从而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组成部分,是《伤寒杂病论》在后世流传过程中,逐渐析离出来的以论治伤寒为主要内容的专著。历代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和阐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著述有目可察者近千种之多,为我们研究《伤寒论》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文献资料。
    李心机教授从事《伤寒论》研究三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伤寒论》的研究颇具心得,且有独到的见解。在此前所著,余为之作序的《伤寒论疑难解读》的基础上,又新著《伤寒论通释》,对仲景书之原文按原序列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入地阐释,所达到的学术高度,确立了其在《伤寒论》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为了解读《伤寒论》的原文,从而认识它的真实意义,作者提出了四条建议,同时,这也是作者在本书中遵循的四条原则:
    一、遵照《伤寒论》的原文,不能随己意篡改原文。这样可以保全原书的真实性。
    二、学习前人的注释,但不能囿于或盲从前人的注释。指出前人注释中有"句读误断而释误者"、"不明体例而释误者"、"未详辞义而释误者"、"不详义理而释误者"、"不明事理而释误者"、"不辨通文而释误者"、"不明语言特点而释误者"等。若盲从这样的注释,不但不能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反而会以误为正。
    三、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这样可以避免"误读传统"地羁绊,指出校读才是真正重要的学习与研究的方法。
    四、以《神农本草经》为依据还原仲景组方用药思路,探讨其辨证用药的规律。
    总之,本书虽名曰《通释》,但非遵汉唐"注不破经"、"疏不破注"之旧例,非循随文敷饰,了无心得之陋习。本书的特点是"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将难点、疑点,通过校读的方法加以疏理。文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理论联系临床。同时,作者还花费了大量精力与时间编制出简明、便捷、实用的检索系统,因此,是书无论是对初学者或是研究者,都是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是为序。
展开
目录
一、《伤寒论》成书过程及分合流传
(一)作者张仲景事略
(二)成书背景
(三)《伤寒杂病论》的流传与分合隐显叙略
二、赵刻宋本《伤寒论》之概貌
三、《伤寒论》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一)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
(二)应用和发展了《黄帝内经》中的诊病、辨证方法,为后世人作出示范
(三)全面、系统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医学的治疗方法

四、《伤寒论》对伤寒的基本认识及认识方法
(一) 张仲景对伤寒的基本认识
(二) 三阳病与三阴病及合病
(三) 伤寒的发病与传化
(四)《伤寒论》对温病的认识及与后世温病学说的异同

五、关于学习《伤寒论》方法的建议
(一)遵照《伤寒论》的原文,不能以己意篡 改原文
(二)学习前人的注释,但不能囿于或盲从前人的注释
(三)让《伤寒论》自已诠解自已
(四) 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依据,从仲景书中求索用药思路
(五) 不要把后人的的诠解混同为《伤寒论》的内容
伤寒卒病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合十六法,方 十四首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合六十六法,方三十九首,并见太阳阳明合病法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合三十九法,方三十首,并见太阳少阳合病法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合四十四法,方一十首,一方附,并见阳明少阳合病法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方一首,并见三阳合病法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合三法,方三首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合二十三法,方十九首
辨劂阴病脉证并治 厥利呕哕附 合一十九法,方一十六首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合六法,方六首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合六法,方六首
附录(一)
辨脉法
平脉法
伤寒例
附录(二)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一法,方本阙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合四十一法,方一十四首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合二十五法,方二十四首
辨不可吐 合四证
辨可吐 合二法,五证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 合四法,方六首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合四十四法,方一十一首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 合四十八法,方三十九首
附录(三)
条文提要与索引
关健词索引
药方索引
方剂索引
《伤寒类方歌篡》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