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群经见智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3526414
  • 作      者:
    恽铁樵著
  • 出 版 社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群经见智录》遴选自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8年间13位著名医家的21部代表作。这些医书是从数以百计的中医著作中经反复论证、严格筛选出来的,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当时流传较广,社会影响较大。将之汇编成集,能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民国时期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概貌。
    21部医书中,属中医学文献整理研究的有《增订通俗伤寒论》、《重订广温热论》、《伤寒论汇注精华》、《伤寒质难》、《群经见智录》属中医诊法研究的有《脉学正义》、《辨舌指南》;属临床各科诊疗经验总结的有《中风斟诠》、《感症宝筏》、《经方实验录》、《中国针灸治疗学》,属医案选编的有《孟河丁甘仁医案》、《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属药物学专著的有《本草正义》、《祁州药志》、《中国新本草图志》、《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增订伪药条辨》;属中西汇通类医书的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处方学》、《中西温热串解》;属医史学专著的有《中国医学源流论》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居今日而欲知《内经》,当先研究《内经》读法。读法奈何?日:“就《内经》读《内经》,不易通也。”《内经》之成书,既如上章所述,则不但文字复杂,理论亦必不能首尾贯通。观今《内经》篇次,气运七篇之外,余篇全不衔接,可知非原书体例。而六气、五脏、五声、五色、五味,全书一律,无阴阳风雨晦明等字样错杂其间,必曾经修改故也。《汉书》以前,不见《内经》之名,而《汉书》之《内经》,多至六种。考《汉书》撰成之日至仲景之世,才及百年,而所谓《黄帝外经》、扁鹊、白氏内外经五种之名,均不见于著述。嗣后亦遂无可考者,忽然而有,忽然而无,殊不可解。如谓经董卓之乱,乘舆播迁,书遂散轶,则后世必有得之者。今考仲景以下,王叔和c2]、皇甫谧、孙思邈均不言,是仲景之前已无此书。岂西汉时献书者,惟利是图,多立名目,其实所谓《扁鹊》、《白氏》者,仍不过《黄帝内经》,后遂废去两种,仅存《黄帝内经》欤?又所谓《扁鹊内经》者,岂即今之《难经》欤?《难经》之名,仅见于《新唐书,艺文志》,他无可考。即以文论,亦决非仲景以前文字。然则仲景以前,别有《难经》欤?仲景所根据之《难经》,若即《扁鹊内经》,又以何时改名乎?各种古书,当以医籍为最不可究诘。其所以然之故,业医者私心多而通人少也。总之,无论是否如此,吾侪今日读《内经》,当以怀疑的眼光读之。不当盲无别择,一味信仰,遇不可解之处,曲为之说。甚且原文不误,注释反误,如张志聪之注《内经》,则流弊无穷矣。
    ……
展开
目录
自序
群经见智录卷一
《内经》发源第一
春秋时当有别本《内经》
《内经》成书第二
内外经
汉以前无《内经》
《内经》有三种文字
《内经》读法第三
当以怀疑的眼光读《内经》
错简举例
错简误注举例
经文不误,注家误释举例
讹字举例
宜博考唐以前名家之说
宜集中精力,勿讲外观
《内经》之总提纲第四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
张注之商榷
王注之商榷
释义
《易经》第五
《易经》无神秘
《易》之基础在四时
万物愈变愈繁
物竞天择
余之太极第六r
始于八,终于六十四
周邵之《太极图》
太极当以渐扩大
六十四之意义
新陈代谢
《内经》与《易经》第七
《易经》与《内经》吻合之处
《内经》言质
六十四为人生寿命之数
《内经》有五行甲子之所以然
大气举之之真诠
气运学说有研究之价值
释疑当研究五行甲子
五行之研究第八
五行为近人诟病
五行为四时之代名词
五行相生之理
五行相克之理
五行六气为宾,四时为主
四时为主第九
……
群经见智录卷二
群经见智录卷三
附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