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丹溪心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1706711X
  • 作      者:
    (元)朱震亨撰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丹溪心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全面反映了朱丹溪治疗杂病的经验,对后世医家治疗杂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重新整理出版,对当今临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据程充1481年校订本(明成化十七年刊)本整理。全书共5卷,分别论述内、外、妇、儿诸科疾病,每卷首冠丹溪原论,次为戴元礼辩证,次列方剂、附录。书后附有宋谦《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戴良《丹溪翁传》。
  全书比较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朱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以及气、血、痰、郁诸病治疗见解和丰富经验,是一部研究内科杂症和朱氏学说的重要著作,对现代中医临床有指导作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展开
精彩书摘
    [附录]风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数变。行者,动也。风本为热,热胜则风动,宜以静胜其燥,养血是也。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荣。治其在经,虽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脏中腑之分。中腑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此虽合汗下,亦不可太过,汗多则亡阳,下多则亡阴,亡阳则损其气,亡阴则损其形。初谓表里不和须汗下之,表里已和是宜治之在经。其中腑者,面显五色,有表证而脉浮,恶风恶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后、身之前、身之侧,皆曰中腑也,其治多易。中脏者,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香臭,耳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或限合直视,摇头口开,手撒遗溺,痰如拽锯,鼻鼾,皆曰中脏也,中脏者,多不治也。六腑不和,留结为痈;五脏不和,九窍不通。无此乃在经也。辨证既真,宜以大药养之,当顺时令而调阴阳,安脏腑而和营卫,少有不愈者也。风中腑者,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发其表,如兼中脏,则大便多秘涩,宜以三化汤通其滞,初证已定,别无他变,以大药和治之。大抵中腑者,多著四肢;中脏者,多滞九窍。中腑者,多兼中脏之证,至于舌强失音,久服大药能自愈也。又因气中,其证与中风相似,但风中多痰涎,气中口中无涎,治之之法,调气为先。经言:治风者以理气,气顺则痰消,徐理其风庶可收效。又有中暑,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者,只宜温肝,取解汗为可复也。凡中风,脉多沉伏,大法浮迟者吉,沉实者凶。先用麻油调苏合香丸;或用姜汁,或葱白汤调。如口噤,抉开灌之,稍苏则服八味顺气散。若痰盛者,只以省风导痰汤服之,若卧则昏沉不省人事,口噤,急以生半夏末吹入鼻中,或用细辛、皂角为末吹之,喷嚏则苏,无嚏者不治。肥人中者,以其气盛于外而歉于内也。肺为气出入之道,肥者气必急,气急必肺邪盛,肺金克木,胆为肝之腑,故痰涎壅盛,所以治之必先理气为急。中后气未顺,痰未除,调理之剂惟当以藿香正气散和星香散煎服。此药非特可治中风之证,治中气、中恶尤宜,寻常止呕多痰者,亦可用之。若前症多怒,宜小续命汤加羚羊角;热而渴者,汤中去附子,加秦艽半钱;恍惚错语,加茯神、远志各半钱;不得睡,加酸枣仁半钱;不能言,加竹沥一蚬壳许;人虚无力者,去麻黄,加人参如其数。若人自苏,能言能貪,惟身体不遂,急则挛蜷,缓则亸曳,经年不愈,以加减地仙丹常服。若饮食坐卧如常,但失音不语,只以小续命去附子,加石菖蒲一钱。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日久即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理,惟可以四物汤吞活络丹,愈者正是此义。若先不顺气化痰,遽用乌、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风、天麻、羌活辈,吾未见能治也。
    ……
展开
目录
十二经见证
足太阳膀胱经见证
足阳明胃经见证
足少阳胆经见证
手太阳小肠经见证
手阳明大肠经见证
足太阴脾经见证
足少阴肾经见证
足厥阴肝经见证
手太阴肺经见证
手少阴心经见证
手厥阴别脉经见证心主
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
不治已病治未病
亢则害承乃制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治病必求于本
卷一
中风一
中寒二附伤寒伤风
中暑三附暑风注夏
中湿四
瘟疫五附大头天行病
火六
卷二
斑疹七
疟八
痢九
泄泻十
燥结十一
霍乱十二
痰十三
哮喘十四
喘十五
咳嗽十六附肺痿肺痈
劳瘵十七
吐血十八
咳血十九
呕血二十
咯血二十一附痰涎血
衄血二十二
溺血二十三
……
卷三
卷四
卷五
附录
方剂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