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中西比较医药学是一门以科学哲学为指导思想,研究医药学领域的文化现象、学术发展、历史交流、语言翻译和科学方法论等因素,探讨如何将宏观整体医学与微观实证科学相融合为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本学科实际上脱胎于科学哲学、医学史、药学史、文化史、科学史、中医各家学说、翻译学及其他人文学科,是这些课程的综合应用;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保持了对异种文化和科学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代表了未来学术融合的一种思潮。
学术的汇通和交流,就像维也纳的音乐一样长盛不衰一一现代音乐也好,古典音乐也好,虽然难评孰优孰劣,而这却使人类的音乐生活绚丽多彩,艺术成就交映辉煌!中西医学亦复如是。
学术的汇通和交流,是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的碰撞,医药领域是这一碰撞所产生的影响最为深刻的地方,突出表现为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医药学宏观体系与西方文艺复兴以后微观实证医药学体系的相互冲撞和砥砺磨荡……
我们一直强调比较医药学中,特别重视中西医学学派的研究,特别重视方法论的研究,才可能探讨和把握宏观与微观相融合的契机。因为学派研究可以反映出中西学术的源流和治学的途径,大到哲学文化,小到技术方法,均可通过比较而有所得。
我们也一贯提倡,把医学置于更广袤而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从历史上西方哲学和科学方法论人手研究中医药,这仅仅是个开始。中国的科学发明很多与古代的天文和历算有关,如竺可桢于1926年提出了中国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脉动说;钱学森发展了稀薄气体动力学理论等。现实中,我们既需要有古朴优雅的亭台楼阁,也要有气势盖人的摩天大厦。中西医药学比较研究更贴近于科学史的研究,她让人体会到科学创造时所获得的灵感,而这种灵感往往来源于文化背景的多元性对科学创造的影响。
既然有学术,就不怕被争论。应该说,学术上不带有政治偏见或涉及利益划分的争论是好事,可那种纯的氛围在现实中很难找寻。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群对中国文化并不是十分了解,西方关于中医药的评价更是喜忧参半,西方人群中认为中医是反科学的大有人在;认为中医是经验论的也为数不少;认为针灸学属于一种实用技术的也不在少数;幼稚地认为中医不过是古代美丽的图画的学者也在一如既往地评论汉学,等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