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楠溪江上游古村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3454505
  • 作      者:
    陈志华撰文
  • 出 版 社 :
    河北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究竟是什么牵动学者事隔十年,重回楠溪江?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人们喜爱上游偏僻、闭塞的小山村?仅仅是为了它们能填补几种聚落类型?喜爱那里田园诗和山水画般的悠远意境?迷恋醇厚朴野的民风民俗?还是为了纪念在林坑殉职的航拍大师?面对一种与楠溪江中游村落大不相同的景致和文化,解读一千多年深深扎根在民族精神里的“桃花源情结”。
  楠溪江上游峡谷紧窄,溪流湍急,山坡陡而郁郁森森长满了树木和毛竹。那些聚落,挂在山坡上,谷底流淌着澄澈透明的溪水,哗哗地响。轻巧的木屋,错错落落地层层叠在一起,好像是一片仙山楼阁。那些树子,即使不在人间之外仿佛也不在人间之中。凑巧天气多变,偶然有白云缭绕在檐头,灵动幻化,看得我们心迷神摇,不觉就盼望着巫山神女会在这里飘飘然走将出来。
展开
内容介绍
  楠溪江在温州永嘉境内,以保持完好的古村落而著称——不过这是几年以前的事了,现在的楠溪江,和我十几年前所见,早已不同。古村落基本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造的砖房,一种随处可见的拙劣的建筑。
  陈志华教授从1989年开始,就一直关注楠溪江古村落,他的《楠溪江中游古村落》由三联书店出版后,曾掀起一股人文地理图书热。
  本书是三联本的续篇,开始关注鲜为人知的上游。和中游的人文鼎盛相比,上游的古村落僻处山间,鲜见富家宅第,而更多保存了原始的韵味。不过这几年的变化也快,已在步中游的后尘,往日的面貌在一点点消逝,也许三五年后,楠溪江的古村落,就只存在于陈志华教授这样的书中了。
展开
精彩书评
  究竟是什么牵动学者事隔十年,重回楠溪江?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人们喜爱上游偏僻、闭塞的小山村?仅仅是为了它们能填补几种聚落类型?喜爱那里田园诗和山水画般的悠远意境?迷恋醇厚朴野的民风民俗?还是为了纪念在林坑殉职的航拍大师?面对一种与楠溪江中游村落大不相同的景致和文化,解读一千多年深深扎根在民族精神里的“桃花源情结”。
  楠溪江上游峡谷紧窄,溪流湍急,山坡陡而郁郁森森长满了树木和毛竹。那些聚落,挂在山坡上,谷底流淌着澄澈透明的溪水,哗哗地响。轻巧的木屋,错错落落地层层叠在一起,好像是一片仙山楼阁。那些树子,即使不在人间之外仿佛也不在人间之中。凑巧天气多变,偶然有白云缭绕在檐头,灵动幻化,看得我们心迷神摇,不觉就盼望着巫山神女会在这里飘飘然走将出来。
展开
精彩书摘
  林坑和上坳的村民,无论老幼,虽然连村口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是什么时候造的都说不清楚,却都乐于向外人讲一则有趣的故事。因为全靠口传,到现在各人讲出来不免有不少出入,但都充满了山乡林野气息。故事的大意是:宋代,上坳出了个武将(一说为武状元),叫毛顺乾。一次,皇太后(一说为正宫娘娘)遇见一头猛虎,张开血盆大口扑来,恰被毛顺乾看到,三拳两脚打死老虎救了太后。论功行赏,皇帝封他当了个京官。上任的进修,皇帝在金銮殿摆了各种等级的官帽,任他挑选,以便给也合乎心愿的官位。他不懂这些帽子代表的意思,看见文官的帽子漂亮,就过去选。帽子是用带子调节大小松紧的,(一说大官的帽子小,小官的帽子大)他一个乡下人不知道怎么摆弄,大官的帽子他嫌小戴不下,拿个大的戴上,却是官职最低的门官的帽子,于是就当了门官。皇帝于心不忍,额外降恩给了这位门官一项特权:来者不接,去者不送。日子清闲自在,但毛顺乾过不惯,只好请求还乡。皇帝准许了他,并且让他看宫里喜欢什么就拿什么回家。他看着一对雕刻的石头虎爪柱磉漂亮,就用铁柄雨伞挑着回来了。这对柱磉就安置在上坳毛氏宗祠正堂中央一对金柱下,至今还在。村人们说,乡下人的祠堂哪里能用虎爪柱磉,用了便犯欺君之罪。只有皇帝特准才能用。实际上,我们看到楠溪江中游的祠堂里,普遍使用着虎爪柱磉,但上坳和林坑的村民们仍然津津乐道这对柱磉不平凡的来历,引为毛氏宗族的光荣。
  这则故事还有另一种版本。毛顺乾在京城当门官当得很开心,并不想辞官返乡,是他母亲日夜想念他,盼他回来。一天,一位江西来的风水先生看见老太太在溪边洗衣服,边洗边拭眼泪,问明了缘故,就告诉她,只要把家门前的“脉”挖断,她儿子便能回来。这脉是一对龙,在大肚崖南侧。溪东是雌龙,溪西是雄龙,有一根千年老藤在半空跨过溪坑连接它们。风水先生亲手砍断了藤,老母亲又雇人在雌龙身上挖沟。白天挖,晚上又接上,重新挖,重新接上。江西人又出主意,一面挖沟一面往土里泼洒白狗血,果然再也接不上了。这条深深的沟挖成之后,毛顺乾日夜心神不宁,在京里呆不下去,只好弃官回家。这条修正很重要,因为这雌龙还在,所挖的沟还清晰可见,雄龙在建机耕路的时候被炸掉了一大部分,只剩下一块大岩石还蹲在路西边。这里小地名就叫“一根藤”。雌龙紧挨着一个不高的小山包,山包上有一小块平地,村民叫它“大岭四面屋基”,说是这里本来有一座四面屋,就是四合院。村民说:四面屋哪里有?只有宫里才有,老百姓造了要杀头,这一座是皇帝老子特别恩准毛顺乾造的!像虎爪柱磉一样,又是一件要杀头的事。据说,前几年还在四面屋基附近挖出过几段陶质的引水管,可能再挖还会有。2003年3月,冷雨淋漓的一天,我被引上小山包,在荆棘丛里手脚并施,到了四面屋基。屋基上长满了及胸的茅草,周围是茂盛的竹林,向南遥望,黄山溪在脚下流过,溪水碧绿,滩声如诉,上坳村伏在溪边,几处炊烟刚升出屋面便被雨滴打散,罩一片淡蓝色在黝黑的瓦顶上。如果这四面屋确是毛顺乾的,他辞官回家的真实原因大约就是这幅景色太美了。……
展开
目录
一 重回楠溪江
事隔十年,重回楠溪江——错错落落的木屋像是一片仙山楼阁——写出中国农业聚落完整的谱系——更自然、更开放、更亲切,更具诗情画意的上游村落
二 桃花源情结
楠溪江是树形水系——“桃花源情结”——难得一见的桃源仙境——烟火人间的艰辛和矛盾
三 曲径通幽处
山高谷深,溪涧回环——到楠溪江上游去的交通一向艰难——这小小的村子,看上一眼,人心就会软下来——这儿是林坑,这儿是“秦人旧舍”
四 靠山吃山
“毛竹之乡”——溪上放竹排——排工的生活——小灯笼般的果实挂满枝头——桐花烂漫,乌桕霜红——“靠山吃山”——烧“柴档”——林区的烙印
五 山村初建
……
六 老蚌含珠
……
七 溪边孤帆
……
八 此外空余俏楼台
……
九 屋舍俨然
……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