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热带丛林」苦旅:李比希学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3025329
  • 作      者:
    李三虎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内容介绍
  《世界著名科学学派丛书 “热带丛林”苦旅:李比希学派》叙述李比希学派的产生过程、科学成就、成功因素,以及该学派对世界科学事业发展的深刻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世界著名科学学派丛书 “热带丛林”苦旅:李比希学派》:
  在19世纪初叶,大量有机化合物的迅速发现,给化学家们带来了新的课题。同分异构现象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课题。沃拉斯顿本来已经预见到同分异构的化学现象,但没有受到太多注意(包括他自己也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当时,人们倾向于认为,化学性质是由物质的组成和温度来决定的。众所周知,一种物质在一种温度下可能是固态,在另一种温度下可能是液态,在更高的温度下则可能是气态。因此,如果分析表明某物质的组成,那么这个物质的特性就被认为是肯定的了。但在19世纪20年代,李比希和维勒却开始发现,有些物质虽然组成相同,但性质各异。
  如前所述,李比希对雷酸银有着特殊的感情,对于雷酸银的研究是他进入当时科学界的重要基础。1823年,李比希还在盖一吕萨克私人实验室里学习和工作时,就合成了一种化合物,即雷酸银,然后采用盖一吕萨克和泰纳尔的燃烧方法,测定了雷酸银的组成,结果是其中含有氧化银77.53%,氰酸22.47%。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盖一吕萨克主编的《化学与物理年鉴》上。几乎与此同时,维勒研究了氰酸银,并仔细分析了这种化合物的组成,结果是含有氧化银77.53%,含有氰酸22.47%。维勒的研究成果同样也发表在《化学与物理年鉴》上。盖一吕萨克注意到一个令人惊异的情况,那就是氰酸银和雷酸银的分析结果完全一样,它们的性质却明显不同。有鉴于此,李比希制备和分析了氰酸银,核对了维勒的分析结果,并断言维勒的结果是错误的。李比希分析的结果,是氰酸银中含有71%的氧化银。于是,维勒对于自己的原始数据进行再审核,发现李比希的实验有误差,因为他制备的氰酸银不纯。这两位化学高手在理论上处于两种化合物是组成完全相同(包括实验误差)而性质不大一样的尴尬境地。倒是盖一吕萨克相信他们的分析结果的正确,他把性质的不同归诸元素相互化合方式的不同。
  贝采利乌斯也注意到,氰酸盐与雷酸盐在组成上完全一样的事实,但电化二元论的解释终不能自圆其说。1825年,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从波斯石油中分离出了萘,他观察到用硫酸处理萘后得到两种组分相同的磺化衍生物。可惜,他没有再进行详细的研究。1826年,法拉第又从液化气中分离出两种碳氢化合物,一种是苯,另一种是丁烯,并注意到后者的组成与乙烯相同,其比重则是乙烯的两倍。法拉第很清楚李比希和维勒对雷酸盐和氰酸盐的发现,认识到这是元素以同样比例但以不同方式相结合的另一种情况。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追求和启蒙
1.1 决心要当化学家
1.2 对自然哲学教学的不满
1.3 到巴黎接受化学启蒙

第二章 “化学界的麦加”
2.1 改革化学教育方法
2.2 创建吉森实验室
2.3 主编《化学和药学年鉴》
2.4 争取资金支持

第三章 “热带丛林”苦旅
3.1 选择研究课题
3.2 发展有机定量分析方法
3.3 闯入有机化学领域
3.4 寻找化学应用之路

第四章 后来者居上
4.1 分析化学系统化
4.2 有机化学走向结构理论
4.3 合成染料工业化

第五章 群体的魅力
5.1 学派领袖的角色
5.2 师生共同体的集体范式
5.3 研究纲领的有效实施
5.4 科学网络的张力

第六章 比较优势
6.1 与汤姆森学派比较
6.2 与杜马学派比较

第七章 光大吉森精神
7.1 德国的传扬
7.2 英国的推广
7.3 法国的模仿
7.4 俄国的传播
7.5 美国的发展

第八章 丰碑永在
8.1 化学家之乡
8.2 通向诺贝尔奖金之链
8.3 李比希纪念馆

附录一 李比希公开发表成果年表
附录二 李比希学派家族图谱
附录三 吉森实验室经费安排
附录四 李比希学派成员一周工作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