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失误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00045527
  • 作      者:
    陈仕达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编辑推荐
  阅读科学经典,打开科学大门,回看科学历史,解读科学奥秘!《科学失误故事》编入科学历史上几十个各领域有关失误的故事,在科学史上,失误与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历史使人聪明”,我们应该能从前人的失败和失误中得到启迪而有所收获,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爱潮斯坦说:“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蜈并不是坏事,更不足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藏维蜕:“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中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失误故事》编入科技史上几十个各领域有关失误的故事,意在引起人们的警觉,从而减少失误;这些故事内容翔实、史料丰富,展现出科技发明发现曲折、崎岖的道路,真善美与假恶丑径渭分明、引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让人在顺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逆境中百折不挠,从而受益终生。比起成功和胜利的喜悦,失败和失误是令人不快的。然而,科技史告诉我们,许多成功者都有过大量的失误或失败。激光的发明人之一汤斯曾怀疑为它申请专利是否值得,开尔文认为X光是对公众的欺骗,英国邮政管理局总工程师普利斯在贝尔发明电话后说,它不会在英国流行,因为伦敦有足够的小邮差……
展开
精彩书摘
  我看到别人做的一些实验推出的”,“但我不敢肯定就是这样,我还没有做足够的实验,还不足以精确地作出定论”。
  我们并不怀疑米切尔做过实验并初步得出“平方反比”的结论,因为他在1750年就发明了能精确测量磁力的米切尔扭秤。但我们也要问:既然“没有做足够的实验”,又怎么可以得到“平方反比”的结论呢?回答很简单:他的心中早已有了牛顿的平方反比模式,从而由不足够的、初步的实验作出大胆的猜想。这是对磁力也遵守平方反比规律的较早的研究。
  电力与距离关系的较早研究者之一是德籍俄国物理学家埃皮努斯(1724一1802)。他在1759年前后发现,当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缩短时,它们之间的引力或斥力便增大。不过,他在书中的这个观点并没有定量实验的支持,因而只是一种猜测。
  1760年,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丹尼尔·伯努利(1700-1782)首先猜测电力是否跟万有引力一样,服从平方反比律。这种想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这种规律在牛顿的时空观里是顺理成章的,否则牛顿的均匀、各向同性的时空就要被修改。
  1766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1733-1804)根据一系列实验猜测,电的引力服从平方反比律。他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原来,早在1755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给兰宁(John Lining)的信中就提到过这样的实验:木髓球触及带电银罐的底部后并不带电。这个实验被称为“空罐实验”。由于普利斯特利对电学也很有研究,加之他又是富兰克林的英国朋友,所以富兰克林便写信告诉他这一实验,并请他解释这一奇怪的实验现象。普利斯特利专门重复了空罐实验,并用牛顿在1687年证明的“如果万有引力服从平方反比律,则均匀的物质球壳对壳内物体应无作用”的原理进行类比,从而于1676年在《电学历史和现状及其原始实验》一书中正式提出“电的引力服从平方反比律”。不过,他没有对电的斥力规律进行大胆的猜测。
展开
目录
从亚里士多德到欧拉——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光是什么——牛顿的“微粒说”正确吗
“纸上的发现”——讥笑扼不死的电磁说
能用电波通讯吗——电波发现者的失误
他错过发现电子的机会——赫兹的遗憾
震掉的铁块——真空中磁铁为何不吸铁
重物比轻物落得快吗——流传了两千年的谬误
“大厦”建成了吗——大师们的盲目乐观
“一生中最大的蠢事”——“大爆炸”面前的遗憾
有眼不识正电子——小居里夫妇的失误
利用原子能荒唐吗——几位“权威”不权威
是“超铀元素”吗——走到核裂变大门口
从阴极射线到光电效应——他本应四次获诺贝尔奖
千差万错的岁月——发现电磁感应的遗憾
“第一推力定律”——牛顿的“上帝”
爱迪生发现而又忽视的现明——热电子发射效应
“光子”磨难20年——中老年物理学家的失误
墙内开花墙外红——德国不要计算公式吗
推迟发表的库仑定律——卡文迪许成果埋没
难产的电离学说——一群权威科学家的失误
“求爱”缺乏勇气的维勒——“仙女”面前的失误
视友为“敌”——道尔顿拒绝别人支持自己的原子论
固步自封——道尔顿拒绝更新元素符号
评委总是有理——元素周期律的遗憾
数学落后一百年——“爱国主义”酿恶果
“软件之母”埋下的“定时炸弹——“千年虫
有电脑就万事大吉吗——过分依赖电脑酿恶果
伽罗华理论——生前埋没,死后见天
黎曼几何——延误60年的承认
阿贝尔定理被忽略——高斯的重大失误
论文延误14年——阿贝尔法国受冷遇
拭拂明星微尘——新星崭露头角
滥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的失误
政治家的交易——是谁最先发现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和天花病——领先八年又如何
从“圣散子”到南橘北枳——推广成果要因地制宜
维生素C是万应灵丹吗——鲍林的一次失误
链霉素是谁发现的——半世纪大白的真相
医学界的失误——遗传性疾病研究冷落30年
吴健雄“榜”上无名——“宇称不守恒”评奖的遗憾
寄生虫致癌吗——诺贝尔奖评委的失误
切脑额叶可治精神病吗——仓促评奖酿悲剧
何不一视同仁——“胰岛素”评奖中的不公
为何歧视东方女性——“断裂基因”评奖中的不公
九年视而不见——一朝疯牛酿灾
DDT破坏生态——诺贝尔奖评委也有责
从“英雄”到“罪犯——氟里昂浮沉记
转基因工程的失误——始料不及的副作用
被埋没35年的成果——孟德尔遗传规律
被埋没32年的成果——巴巴拉遗传规律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