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br>第一章 绪论<br>第一节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及其组成<br>一、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简介<br>二、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br>第二节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类型<br>一、按控制装置结构类型分<br>二、按被控对象的特点和要求分<br>三、按控制功能类型分<br>第二章 计算机常规控制系统<br>第一节 单回路控制系统<br>一、过程的数学模型<br>二、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br>三、数字PID控制系统的整定<br>第二节 串级控制系统<br>一、串级控制系统的概念<br>二、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br>三、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br>四、串级控制系统的整定<br>第三节 纯迟延补偿系统<br>一、纯迟延过程的常规控制<br>二、采用补偿原理克服大迟延的影响<br>三、纯迟延补偿控制器的计算机实现(数字式Smith预估器)<br>四、大林算法<br>第四节 前馈控制系统<br>一、基本概念<br>二、静态前馈控制<br>三、动态前馈控制<br>四、前馈-反馈控制系统<br>第五节 均匀控制系统与比值控制系统<br>一、均匀控制系统<br>二、比值控制系统<br>第六节 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br>一、系统的关联和耦合<br>二、关联(耦合)程度分析<br>三、耦合性质<br>四、解耦控制系统的设计<br>第七节 最少拍无纹波系统设计<br>一、最少拍设计概述<br>二、最少拍无纹波随动系统设计<br>第三章 计算机现代控制系统<br>第一节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设计<br>一、问题分析<br>二、系数矩阵F、G的计算<br>三、控制规律设计<br>四、观测器设计<br>五、控制器设计的进一步讨论<br>第二节 基于输入输出模型的设计<br>一、设计分析<br>二、丢番图方程及其最小阶解<br>三、控制器设计<br>四、进一步讨论<br>第三节 最优控制设计<br>一、最优控制原理与最优控制规律设计<br>二、最优状态估计器设计<br>第四节 自适应控制系统<br>一、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br>二、参数自适应控制系统<br>第五节 预测控制系统<br>一、预测模型<br>二、参考轨迹模型<br>三、控制算法<br>四、应用举例<br>第六节 模糊控制系统<br>一、模糊控制基本原理<br>二、模糊控制器设计<br>三、模糊控制器性能改进<br>第七节 智能控制系统<br>一、分级递阶智能控制系统<br>二、专家控制系统<br>三、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br>第四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br>第一节 概述<br>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类型<br>二、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工作的类别<br>三、系统设计原则<br>四、系统开发周期<br>第二节 系统设计技术<br>一、规范化设计技术<br>二、结构化设计技术<br>三、系统的功能规范<br>四、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br>第三节 硬件体系结构<br>一、实时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结构类别<br>二、总线结构型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组成<br>三、总线的分类<br>四、内部总线<br>第四节 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技术<br>一、操作系统<br>二、数据库<br>三、系统组态<br>第五节 软件调试与系统测试<br>第五章 分散控制系统<br>第一节 分散控制系统及发展<br>一、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br>二、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br>三、典型分散控制系统<br>四、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br>第二节 分散控制系统的过程控制单元<br>一、过程控制单元的硬件系统<br>二、过程控制单元的软件系统<br>三、Nettwork-90的过程控制单元<br>第三节 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接口<br>一、概述<br>二、Nettwork-90的操作接口<br>第四节 分散控制系统的通信网络<br>一、概述<br>二、Nettwork-90的通信系统<br>第五节 分散控制系统的组态<br>一、概述<br>二、Nettwork-90组态语言(功能块语言)<br>三、组态举例<br>第六节 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br>一、分散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br>二、分散控制系统在电炉冶炼控制中的应用<br>三、用Nettwork-90系统实现双交叉限幅燃烧控制<br>四、Nettwork-90在电厂的应用<br>第七节 可编程控制器<br>一、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原理及选择<br>二、OMRON C200H<br>三、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br>第六章 现场总线技术及现场总线系统<br>第一节 现场总线简介<br>一、什么是现场总线<br>二、现场总线的特点与优点<br>三、以现场总线为纽带的网络集成式全分布控制系统<br>第二节 几种现场总线的通信模型与技术特点<br>一、OSI参考模型<br>二、OSI与现场总线通信模型<br>三、基金会现场总线(Foundation Fieldbus简称FF)<br>四、LonWorks技术<br>五、Profibus技术<br>六、CAN总线<br>七、HART通信协议<br>第三节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通信模型与部分通信协议<br>一、基金会现场总线通信模型的主要组成<br>二、协议数据的构成与层次<br>三、基金会现场总线的物理层及其网络连接<br>四、数据链路层与链路活动调度<br>五、应用层与虚拟通信关系<br>六、用户层与功能块应用<br>第四节 现场总线系统<br>一、现场总线网络系统<br>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br>附录<br>附录A EISA各排引脚分配与信号一览表<br>附录B VESA插槽引脚、联接器引脚统计<br>附录C PCI联接器引脚分配<br>附录D Network-90的功能块及其功能码<br>附录E C200H PC的指令与功能表<br>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