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1509487X
  • 作      者:
    中国通信学会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内容介绍
    概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卫星和轨道、卫星移动通信信道、卫星移动通信体制概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链路计算、编码技术、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抗衰落技术、星际链路、星上处理技术和天线技术、网络管理与控制、IMT-2000的关键技术以及卫星部分与地面部分的综合、典型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GSO系统与非GSO系统。<br>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可供从事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相关院校的专业教材或教学辅助用书。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概   述1?1   引言<br>1?2   [WB]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和发展动力<br>1?2?1 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br>1?2?2 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动力<br>1?3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类型及用途<br>1?4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网络结构及一般工作过程<br>1?4?1 系统组成1?4?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及特点<br>1?4?3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形式和一般工作过程<br>1?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及其技术上存在的一些问题<br>1?6   卫星移动通信与卫星个人通信<br>1?7   卫星移动通信与IMT-2000<br>1?8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br>1?8?1 频率范围选择的依据<br>1?8?2 无线电频率窗口<br>1?8?3 当前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频率<br>1?8?4 国际电信联盟(ITU)分配给卫星移动业务(MSS)的频率<br>第二章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卫星和轨道<br>2?1   有关卫星在空间运动的基本概念<br>2?1?1 卫星运动的基本规律<br>2?1?2 用于描述卫星运动轨道的天体坐标系<br>2?1?3 地理位置的经纬度表示<br>2?1?4 时间基准<br>2  1?5 卫星轨道计算常用的数据<br>2?2   卫星的运动轨道<br>2?2?1 描述卫星运动轨道的一般方程<br>2?2?2 轨道周期和卫星运动速度<br>2?2?3 卫星运动轨道的主要类型<br>2?3   轨道参数和轨道位置<br>2?3?1 描述卫星运动轨道的经典参数<br>2?3?2 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br>2?4   范·阿伦辐射带和卫星轨道高度窗口<br>2?4?1 范·阿伦辐射带<br>2?4?2 卫星轨道高度窗口<br>2?5   轨道摄动及分析<br>2?6   卫星—卫星和卫星—地球站之间的能见计算<br>2?6?1 卫星—卫星和卫星—地球站之间的能见函数<br>2?6?2 卫星位置矢量的计算<br>2?6?3 卫星在地面的轨迹<br>2?6?4 地球站位置矢量的计算<br>2?7   卫星星座的表示方法及优化设计<br>2?7?1 卫星星座的类型<br>2?7?2 卫星星座的表示方法及主要参数<br>2?7?3 卫星星座中参数的优化<br>2?8   通信卫星的主要类型及组成<br>2?8?1 通信卫星的主要类型<br>2?8?2 通信卫星的组成<br>2?8?3 卫星公用舱的组成<br>2?8?4 有效载荷的组成<br>2?8?5 通信卫星元器件技术<br>2?9   卫星重量和功率的估算<br>2?9?1 卫星重量的类型及相互关系<br>2?9?2 计算卫星干重的模型<br>2?9?3 卫星直流功率的计算<br>第三章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br>3?1   有关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br>3?1?1 多径传播和多径衰落<br>3?1?2 时延扩展和相干带宽<br>3?1?3 阴影效应<br>3?1?4 多普勒效应<br>3?2   GSO卫星移动通信中的多径衰落现象及主要对抗措施<br>3?2?1 多径衰落深度<br>3?2?2 多径衰落的时间/频率特性<br>3?2?3 多径衰落环境下载波同步设备的跟踪性能<br>3?2?4 对多径衰落可能采取的措施<br>3?3   多普勒效应<br>3?3?1 多普勒频移与多普勒率<br>3?3?2 抗多普勒频移的措施<br>3?4   卫星移动信道模型<br>3?4?1 卫星移动信道的一般表示<br>3?4?2 单环境双平坦衰落信道模型<br>3?4?3 多环境频率平坦卫星移动信道模型<br>3?4?4 宽带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br>3?4?5 用于确定信道衰落余量的窄带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br>3?5   电离层对电波传播的影响<br>3?5?1 背景电离作用引起的主要恶化<br>3?5?2 电离层不规则性造成的电离层闪烁<br>3?5?3 电离层吸收损耗<br>3?5?4 总的电离层效应<br>3?6   对流层对电波传播的影响<br>3?6?1 概述<br>3?6?2 气体吸收<br>3?6?3 降雨损耗<br>3?6?4 云雾损耗<br>3?6?5 折射<br>3?6?6 大气闪烁<br>3?6?7 波导传播<br>3?6?8 噪声温度<br>3?6?9 去极化效应<br>第四章   卫星移动通信体制概论<br>4?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通信体制的基本内容<br>4?2   多址访问方式概述<br>4?3   频分多址访问方式<br>4?3?1 每载波多路信道的FDMA<br>4?3?2 每载波单路信道的FDMA<br>4?3?3 卫星交换FDMA<br>4?3?4 FDMA方式的主要优缺点<br>4?3?5 FDMA在卫星移动通信中的应用<br>4?4   时分多址访问方式<br>4?4?1 时分多址访问的基本介绍<br>4?4?2 卫星交换TDMA<br>4?4?3 多载波TDMA<br>4?4?4 TDMA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br>4?5   码分多址访问方式<br>4?5?1 码分多址访问方式的基本原理<br>4?5?2 直接序列扩频CDMA<br>4?5?3 跳频扩频CDMA<br>4?5?4 CDMA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br>4?6   随机(争用)多址和可控(预约)多址访问方式<br>4?6?1 随机多址访问方式<br>4?6?2 可控多址访问方式<br>4?7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br>4?7?1 信道分配的主要类型和有关基本概念<br>4?7?2 固定信道分配策略<br>4?7?3 动态信道分配策略<br>4?7?4 灵活信道分配策略<br>4?8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呼叫切换<br>4?8?1 有关切换的基本概念<br>4?8?2 切换的主要类型<br>4?8?3 切换的一般过程<br>4?8?4 CDMA系统中的软切换<br>4?9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分配和切换策略的性能分析<br>4?10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交换方式和动态路由选择<br>4?10?1 交换方式的主要类型<br>4?10?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量特点<br>4?10?3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交换方式<br>4?10?4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编号<br>4?10?5 空间交换网络中的路由选择<br>第五章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链路计算<br>5?1   有关链路计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br>5?2   传输损耗<br>5?2?1 海事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的传播损耗<br>5?2?2 陆地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的传播损耗<br>5?2?3 航空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的传播损耗<br>5?2?4 对几种传播损耗的主要补偿措施<br>5?3   噪声<br>5?3?1 热噪声<br>5?3?2 天线噪声<br>5?3?3 接收系统噪声温度<br>5?3?4 互调噪声<br>5?4   干扰<br>5?4?1 邻道干扰<br>5?4?2 共信道干扰<br>5?4?3 交叉极化干扰<br>5?4?4 码间串扰<br>5?4?5 同频干扰<br>5?4?6 近端对远端比干扰<br>5?4?7 多址访问干扰<br>5?5   载波与噪声加干扰功率比<br>5?5?1 载波与噪声功率比的计算<br>5?5?2 载波与干扰功率比的计算<br>5?5?3 载波与噪声加干扰功率比的计算<br>5?6   卫星和移动站之间相对几何关系及若干传播参数<br>5?7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的链路计算<br>5?8   系统可靠性和可用度第六章   编码技术<br>6?1   语音编码<br>6?1?1 波形编码<br>6?1?2 参量编码<br>6?1?3 混合编码<br>6?2   差错控制编码<br>6?2?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br>6?2?2 ARQ方式<br>6?2?3 线性分组码<br>6?2?4 卷积码<br>6?2?5 纠、检突发错误的码<br>6?2?6 级联码<br>6?2?7 Turbo码<br>第七章   数字调制解调技术<br>7?1   引言<br>7?1?1 滤波策略<br>7?1?2 调制方式<br>7?2   BPSK/QPSK、π/2?DBPSK/π/4?DQPSK、OQPSK调制<br>7?2?1 调制原理<br>7?2?2 BPSK和QPSK调制<br>7?2?3 π/2?DBPSK和π/4?DQPSK调制<br>7?2?4 OQPSK调制7?3   MSK、GMSK调制<br>7?3?1 MSK调制<br>7?3?2 GMSK调制<br>7?4   调制信号的传输特性<br>7?4?1 功率谱特性<br>7?4?2 抗噪声特性<br>7?4?3 滤波和限幅对传输性能的影响<br>7?5   多载波调制<br>7?6   正交振幅调制<br>7?6?1 QAM的一般原理<br>7?6?2 叠加式QAM<br>7?7   编码调制<br>7?7?1 网格编码调制<br>7?7?2 分组编码调制<br>7?7?3 多路网格编码调制和多路分组编码调制<br>7?8   BPSK/QPSK调制解调器的数字实现<br>7?8?1 调制解调器的数字实现方式<br>7?8?2 调制器的数字实现<br>7?8?3 解调器的数字实现<br>第八章   抗衰落技术<br>8?1   分集接收抗衰落技术<br>8?1?1 产生分集信号的方法<br>8?1?2 分集信号的合并技术<br>8?2   自适应均衡抗衰落技术<br>8?2?1 自适应均衡的基本原理<br>8?2?2 自适应均衡器的类型<br>8?3   编码抗衰落技术<br>8?4   扩频抗衰落技术<br>8?4?1 RAKE接收机的基本原理<br>8?4?2 RAKE接收的实现方式<br>8?4?3 实现RAKE接收的关键技术<br>第九章   星际链路<br>9?1   概述<br>9?2   星际链路的组成及主要优缺点<br>9?3   星际链路使用的频段<br>9?4   无线电频率星际链路<br>9?5   光星际链路<br>9?5?1 概述<br>9?5?2 光星际链路上信号的传输<br>9?5?3 光接收机中的噪声<br>9?6   星际链路天线指向控制技术<br>9?6?1 天线指向的捕获<br>9?6?2 天线指向误差对星际链路的影响分析<br>9?6?3 星际链路天线的自动跟踪技术<br>9?7   星际链路上的通信协议<br>9?7?1 链路层协议<br>9?7?2 网络层协议<br>9?7?3 运输层协议<br>第十章   星上处理技术和天线技术<br>10?1   星上处理和交换技术<br>10?1?1 载波处理转发器<br>10?1?2 比特流处理转发器<br>10?1?3 全基带处理转发器<br>10?2   多波束卫星天线技术<br>10?2?1 多波束反射面天线<br>10?2?2 多波束透镜天线<br>10?2?3 多波束阵列天线<br>10?2?4 智能相控阵天线<br>10?3   星上抗干扰处理技术<br>10?3?1 天线自适应调零技术<br>10?3?2 智能自动增益控制<br>10?4   ITU-R对移动地球站天线方向图的有关规定<br>第十一章   网络管理与控制<br>11?1   概述<br>11?2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组成<br>11?3   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br>11?4   互联网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br>11?5   ISO的OSI网络管理结构及公共管理信息协议<br>11?6   电信管理网<br>11?6?1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br>11?6?2 电信管理网的功能结构<br>11?6?3 电信管理网的物理结构<br>11?6?4 电信管理网的实施结构<br>11?6?5 电信管理网的分层管理结构<br>11?6?6 电信管理网的管理业务<br>11?7   无线电链路的控制和管理<br>11?7?1 无线电链路质量测试<br>11?7?2 波束区选择<br>11?7?3 信道选择/分配<br>11?7?4 信道接入及释放<br>11?7?5 切换<br>11?7?6 支持移动性的功能<br>第十二章   IMT-2000的关键技术及其卫星部分与地面部分的综合<br>12?1   IMT-2000的功能模型<br>12?1?1 与业务管理有关的功能<br>12?1?2 与业务逻辑和业务控制有关的功能<br>12?1?3 与接入、呼叫和承载者控制有关的功能<br>12?2   IMT-2000中无线电接口的定义及要求<br>12?2?1 IMT-2000无线电运行环境中的业务可接入性<br>12?2?2 与用户有关的要求<br>12?2?3 运行要求<br>12?3   IMT-2000中无线电接口的通用性问题<br>12?3?1 采用分层法来解决接口的通用性<br>12?3?2 采用模块法解决接口的通用性<br>12?4   IMT-2000无线电接口的协议模型<br>12?5   IMT-2000无线电接口的信道结构<br>12?5?1 射频信道<br>12?5?2 物理信道<br>12?5?3 逻辑信道<br>12?5?4 帧结构<br>12?5?5 复用<br>12?6   IMT-2000的无线传输技术<br>12?6?1 概述<br>12?6?2 CDMA无线传输技术的特点<br>12?6?3 几种第三代移动通信陆地无线候选建议简介<br>12?7   IMT-2000中的移动性管理<br>12?7?1 概述<br>12?7?2 PLMN的移动性管理<br>12?8   IMT-2000中的切换和信道分配技术<br>12?8?1 切换的分类<br>12?8?2 切换准则<br>12?8?3 切换控制<br>12?8?4 切换时的信道分配<br>12?8?5 切换的优先级<br>12?8?6 切换性能评估<br>12?8?7 IMT-2000网络中涉及卫星系统的切换<br>12?9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地面通信系统的综合<br>12?9?1 实现卫星系统与地面系统综合的基本概念<br>12?9?2 地理综合12?9?3 业务综合<br>12?9?4 网络综合12?9?5 设备综合<br>12?9?6 系统综合<br>12?10   IMT-2000网络中卫星部分和地面部分综合的方式<br>12?11   几种第三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传输技术候选建议简介<br><br>12?11?1 概述<br>12?11?2 SW-CDMA建议<br>12?11?3 SW-C/TDMA建议<br>第十三章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举例——GSO系统<br>13?1   INMARSAT GS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基本介绍<br>13?2   提供海事卫星移动业务的INMARSAT系统<br>13?2?1 INMARSAT标准A系统<br>13?2?2 INMARSAT标准C系统<br>13?2?3 INMARSAT标准B系统<br>13?2?4 INMARSAT标准M系统基本介绍<br>13?2?5 卫星EPIRB和INMARSAT标准E终端<br>13?3   提供陆地卫星移动业务的INMARSAT系统<br>13?3?1 INMARSAT标准M系统<br>13?3?2 INMARSAT标准D/D+系统基本介绍<br>13?3?3 INMARSAT标准Mini-M系统基本介绍<br>13?4   提供航空卫星移动业务的INMARSAT系统<br>13?5   有代表性的区域和国内GS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br>13?5?1 北美的MSAT系统<br>13?5?2 澳大利亚的MobileSat系统<br>13?6   提供手持机业务的GS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br>第十四章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举例——非GSO系统<br>14?1   非对地静止的中、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背景和概况<br>14?2   铱系统<br>14?2?1 铱系统的概况<br>14?2?2 铱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br>14?2?3 铱卫星星座<br>14?2?4 铱系统控制段<br>14?2?5 铱关口站<br>14?2?6 铱系统用户单元和用户号码<br>14?2?7 铱系统通信体制<br>14?2?8 铱系统工作过程<br>14?3   全球星系统<br>14?3?1 全球星系统的网络结构和组成<br>14?3?2 全球星系统的空间段<br>14?3?3 全球星系统的地面段<br>14?3?4 全球星系统的用户段<br>14?3?5 全球星系统的通信体制<br>14?4   ICO全球卫星通信系统<br>14?4?1 ICO系统的组成和网络结构<br>14?4?2 ICO系统的空间段<br>14?4?3 ICO系统的地面互联网<br>14?4?4 ICO系统的用户段<br>14?4?5 ICO系统的通信体制<br>14?5   Teledesic全球卫星通信系统<br>14?6   小卫星通信系统<br>14?7   全球定位系统<br>14?8   系统比较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