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张志聪医学全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560000
  • 作      者:
    [(清)张志聪撰]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9.8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志聪(一六四四——一七二二)字隐庵,浙江钱塘人,清代著名医家。其生平著述颇丰,对《内经》《伤寒》《金匮》和本草有深入研究,其现存在医著共八部《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伤寒论宗印》《金匮要略注》《侣山堂类辩》《本草崇源》《医学要诀》。
展开
内容介绍
  张志聪医学全书》收录了张志聪现在存世的8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集注》九卷、《灵枢集注》九卷、《伤寒论宗印》八卷、《侣山堂类辩》二卷、《伤寒论集注》六卷、《金匮要略注》四卷、《本草崇原》三卷、《医学要诀》四卷,共45卷,计173万言。这是清代以来较完备的张志聪医学著作全集,为今人研究张志聪的学术思想,学习其治疗经验,提供了一份较完整的文献资料。
  《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为阐发《内经》之理,集诸家一得之见。张志聪之注,开集体创作之先河,俾后人读《素问》而知病之所由起,读《灵枢》而识病之如何瘳。《伤寒论
展开
精彩书摘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此篇承上章而宣明五气五味五脏五邪,故无问答之辞,而不日论。
    五味所入:伯高日: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荣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酸入肝,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味之酸者,入肝以养肝气。辛入肺,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故味之辛者,入肺以养肺气。苦入心,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故味之苦者,入心以养心气。咸入肾,北方生寒,寒生水,永生咸,咸生肾,故味之咸者,入肾以养肾气。甘入脾,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故味之甘者,入脾以养脾气。是为五入。五气所病:五脏气逆而为病。心为噫,噫,不平之气也。本经曰: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气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上走心为噫,盖此因胃气上逆于心故为噫。肺为咳,“阴阳应象论”曰:肺在变动为咳。肝为语,肝为将军之官,在志为怒,肝气欲达则为语,“诊要经终篇”曰:春刺冬分,邪气著藏,病不愈,又且欲言语。此言春令之肝气不舒故也。脾为吞,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气病而不能灌溉于四脏,则津液反溢于脾窍之口,故为吞咽之证。肾为欠为嚏,曰:阳者主上,阴者主下,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当泻足少阴,补足太阳。盖少阴之气在下,病则反逆于上,而欲引于下,欲引于下则欠,反逆于上则嚏,盖肾络上通于胃也。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口问篇”曰:人之哕者,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盖谷入于胃,乃传之肺,而肺反还入于胃,胃受肺之寒气所逆,而欲复出于胃,故为哕。胃之逆气下并于肾,则为恐。盖肾于胃,戊癸相合也,哕、呃逆也。哕哕,车銮声,言呃声之有输序,故日哕。大肠小肠为泄,大肠小肠受盛水谷,变化糟粕,病则不能化物而为泄矣。下焦溢为水,下焦如渎,水道出焉,病则反溢而为水病。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灵枢经》日:三焦下俞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胆为怒,胆为中正之官,性秉刚决,病则气郁而为怒。是谓五病。谓病五脏五行之气,而六腑亦配合于五行。
    五精所并:谓五脏之精气相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多阳者多喜,心为阳脏,阴精并之,故喜。本经曰:神余则笑不休。并于肺则悲,肝悲哀动中则伤魂,肺虚而肝气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脾忧愁不解则伤意,肝虚而脾气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恐惧不解则伤精,脾虚而肾气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日: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阴气少,阳气入阴,阴阳相薄故恐也。盖心肾为水火阴阳之主宰,是以心虚而阴精并之则喜,肾虚而阳气并之则恐,此水火二气,上下交并,其余三脏,皆所胜之气相并,所谓气不及则所胜妄行。徐公遐日:有精相并者,有气相并者,故首提日精气。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此申明并者,因虚而相并也。
    ……
展开
目录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伤寒论集注
伤寒论宗印
金匮要略注
侣山堂类辩
本草崇原
医学要诀
张志聪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论文题录
目录
第一卷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第二卷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异法方异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第三卷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玉机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