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0年代开始,国内很多单位对六分量内式应变天平的轴向力元件的结构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另外,电火花与线切割等电加工技术及新材料得到了应用,大大提高了风洞天平的精度与准度。1977年,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与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分别研制了六分量内式应变天平,并成功地在跨、超声速风洞中用于型号实验,标志着我国风洞天平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这一年,还在哈尔滨召开了首届全国风洞天平技术交流会。<br> 从70年代末开始,我国应变天平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br> (1)各座跨、超声速风洞都相应配置了内式应变天平,天平还做到了小型化、系列化与标准化。<br> (2)为适应风洞特种实验的需求,研制了铰链力矩天平、动导数天平、喷流天平、外挂天平、微量天平、马格努斯力天平、高温天平、摩阻天平等。<br> (3)除了发展杆式应变天平外,还发展了盒式应变天平与环式应变天平等。<br> (4)应变计技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从丝式应变计到箔式应变计;从常温丝式应变计到中温丝式应变计;应变计还做到了小型化、系列化与标准化。<br> (5)从静态力与力矩的测量发展到动态力与力矩的测量,并在低速风洞中成功地应用了高频底座天平、直升机旋翼天平与旋转天平等。<br> (6)应变天平校准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研制了补偿型体轴系天平校准设备,使应变天平从传统的地轴校发展到了体轴校,提高了静校的精度与准度。在校准方法上除了采用单元校准方法外,还发展了多元校准方法。<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