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这一概念来源于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系统思想的发展是有重大贡献的。系统思想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辩证思维工具,它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吸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在运筹学、控制论、各门工程学和社会科学那里获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并通过系统工程充实了丰富的实践内容。<br> 如果撇开一切具体系统的具体的形态和性质,可将系统定义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在美国的韦氏(Webster)大辞典中,“系统”一词被解释为“有组织的或被组织化的整体;结合着的整体所形成的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综合;由有规则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形式组成的诸要素集合,等等”。在日本的JIS标准中,“系统”被定义为“许多组成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集合体”。一般系统的创始人L.V.贝塔郎菲把“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美国著名学者阿柯夫认为: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任何种类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br> 综上所述,一个形成系统的诸要素的集合永远具有一定的固有特性,或者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而这些特性或行为是它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具备的。一个系统是一个由许多要素所构成的整体,但从系统功能来看,它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硬把一个系统分割开来,那么它将失去其原来的性质。在物质世界中,一个系统中的任何部分可以被看作为一个子系统,而每一个系统又可以成为一个更大规模系统中的一部分。这就体现了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的思想方法。<br> 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离开了要素就谈不上系统。要素是系统的最基本的成分,因此,要素也就是系统存在的基础。一般地说,系统的性质,是由要素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要素,就有什么样的系统。要素在构成系统、决定系统时,各种要素要形成一定的结构。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成系统时,各种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有些要素处于中心地位,支配和决定整个系统的行为,这就是中心要素;还有一些要素处于非中心、被支配的地位称之为非中心要素。系统的性质取决于要素的结构,结构的好坏直接是由要素之间的协调作用体现出来的。<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