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鱼苗的换水鱼苗孵出以后,水仍没有调换,而每天吃剩下的蛋黄和死水蚤积存于水中,日久会腐败,水渐渐污浊,再加上孳生青苔,长满容器四壁或悬浮于水中,鱼苗游动时常被缠绕,鱼苗饲养过程中也要及时换水,保持鱼苗水质清洁,同时也要防止鱼苗饲养密度过大影响生长发育。鱼苗的换水通常采取脱水的方法,即换水时连鱼苗带比较清的老水一起倒人新水中。脱水的动作一定要轻、慢。
第一次脱水一般在孵出10-15天后进行。其方法是:脱水前先准备好清水,要注意新水与老水水温及其他条件要相近,水温最大差异要保持在±1-2℃之内,否则鱼苗会因温差太大而休克,浮在水面,即是当时不死,以后也会陆续死亡。清水准备好后,盛在备好的容器中,用盆把鱼苗带水舀起,使盆口入水,倾斜,让鱼苗自由游动,动作力求轻而缓慢,直到全部鱼苗换入新水中为止。然后将孵化池下层的污水和沉积物清除掉,进行药物消毒。以后每隔10-15天脱水一次(视鱼苗生长速度掌握)。在每次脱水的同时,要根据鱼苗的密度分散部分鱼苗,以保持适当的密度;同时还要注意鱼苗的成色和大小,个体相差过大的也要分池饲养,防止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小鱼被大鱼吞食掉。通过3-4次脱水后,鱼苗已长到2厘米左右,就可考虑换水。但还要强调动作要轻巧,以免损伤鱼苗,这时换水的水温与原水温相差不宜超过±4℃,通常采取注水的方法较为安全,可避免因换水温差过大造成鱼苗死亡。
8.3.3鱼苗的挑选鱼苗孵化后,因生长发育快慢不同,容易发生自相吞食的危险,同时金鱼的变异性大,即是纯种交配,繁殖的后代也是多种多样的,即有和亲本相同的,又有完全不同于亲本的中间型和残缺不全的次鱼,因此,当年鱼培育的成败,关键在于鱼苗饲养过程中,选剔工作是否及时。随着鱼体的增长,各部分的发育初具雏形时应及时进行选择,其原则为留优去劣,可减少饵料和养殖设备的浪费。
选择的时间一般在第二次脱水时就可进行选择了(鱼苗约15毫米),挑选工作与脱水同时进行,因此在脱水时要组织好人力。第一次挑选先淘汰尾鳍不理想的个体。其方法是用白瓷汤匙将单尾淘汰(单尾品种的例外)。第二次当鱼苗长到20毫米左右时,尾鳍已形成。凡不具备三尾四尾的一律淘汰。第三次挑选时要淘汰背鳍发育不全和尾鳍有异常的鱼苗。以后的筛选要结合各品种的特征、色彩等进行挑选,以外部形态为主,淘汰形态不理想的鱼苗。例如龙睛,首先应左右眼球大小一致。水泡眼的泡宜,大而左右对称。珍珠鱼的珍珠鳞要凸出明显。凡具有肉瘤的品种要选头宽的等等。一般在市场上出售的观赏金鱼是经过四、五次挑选过的,要留作越冬种鱼,还要进一步严格挑选。
1个月的鱼苗,鳞片长出,体色逐渐变化。一个半月以后,开始出现“退色现象”。其退色顺序是从腹部开始,然后头部,最后背部和尾部。“退色”是金鱼特有的一种生理习性,其红色变化是先由黑转浓褐色,再变成南瓜色,最后形成红色。如果有的鱼苗在“退色”过程中,青灰色仍旧保留,而且黑色色素转浓,甚至增加,那就是很名贵的黑色鱼了。但也有少数的黑色鱼退色成红色的可能,这一般在一二年后变色。经过“退色”后,金鱼体表色彩逐渐出现惹人喜爱的五彩缤纷的颜色。金鱼的“退色”有早有晚,这可能与水温和光线有关系。如饲养在绿水中的金鱼“退色”慢,饲养在清水中的金鱼“退色”就快。如果因种种原因,来不及筛选,可先分散到各池去饲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