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木材变色防治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599802
  • 作      者:
    段新芳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段新芳,男,1965年12月出生,工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木材保护工程部副主任、研究员,西北农林科学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林学会高级会员,国际木材解剖学家协会(IAWA)会员,美国木材科学技术学会(SWST)会员,欧洲甲壳素学会(EUCHIS)会员,中国木材实验室网特邀专家和编辑。全国材料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担任农工党中央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农工党北京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农工党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经济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宣传部副部长、信息中心副主任。
    长期从事木材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作为骨干参加了国家科技部第一个林业“樊登计划”项目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社会公益项目多项课题。研究领域涉及木材功能性改良(染色和漂白)、木材与木质复合材料的防腐与保护、木材生物技术、木材无损检测、循环经济等。1991年以来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了《木材颜色调控技术》、《木材涂饰性与视觉物理量》、《世界商品木材拉汉英名称》等。曾先后获得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学进步二等奖多项奖励。2002年度荣获“第六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2005年获得首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木材变化是由各种生物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导致木才固有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木材变色会大幅度减少木材表面美观、自然的视觉效果,严重影响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心理取向,降低产品的商品价值和产品价格,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提高木材商品价值,抑制木材劣化,保持材色美观,世界各国对木才变色的原因和防治都非常重视,并积极探讨各种木材的变色原因以及研究开发木材变色的防治技术。
    本书介绍了木材构造、木材性质以及家用家居、木地板、室内装修用材和木结构用材树种的基础知识,详尽论述了各种类型的木材变色特征与防治技术、竹材霉变与防治等。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本书既有理论阐述也有实用技术介绍,可作为从事木材学教学、木材保管、木材功能性改良、高级装饰木基材料生产、木材贸易等方面教学研究和生产的教师、学生、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木材变色防治研究与展望
    1.1 木材变色的定义和类型
    一、木材变色定义
    木材变色是由各种生物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导致木材(原木和成材)和木制品固有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如退色或变色。
    木材变色使木材材面或木材产品表面颜色不均匀,深浅不一,大幅度减少木材表面美观、自然的视觉效果,严重影响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心理取向,降低产品的商品价值和产品价格,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我国每年向日本出口数万立方米泡桐成材,其出口质量的主要指标就是材色,由于泡桐成材的变色,导致降等削价,造成企业亏损甚至用户索赔等。
    变色是材质劣化的开始,它和腐朽、开裂相比,尽管木材强度没有多大降低,通常认为是表层的轻微变化,但变色使木材的纹理和色调的美观受到影响,降低了成材和制品的外观质量,并使其商品价值大为降低。为此,应采用有效合理的方法防止和消除木材变色,抑制木材劣化,保持木材纹理和外观,以提高木材商品价值。
    二、木材变色类型
    (一)按照变色因素的不同划分
    按照变色因素的不同,可将木材变色分为五大类:微生物变色、化学变色、物理变色、生理性变色和营林抚育引起的变色(如表1.1 所示),后四种称为非微生物变色。木材变色在原木和锯材保管、加工中较易发生。
    木材微生物变色(或微生物污染)是指木材受到变色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而致的木材变色,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色素或木材组分与微生物分泌物反应产生的有色化合物所致,如马尾松、橡胶木的蓝变,杨树湿心材等。
    木材化学变色(接触化学物质变色)是指木材与酶、酸、碱、金属(铁)离子、氧化剂与还原剂等化学物质接触并引起木材颜色的改变,如酶变色、铁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木材变色防治研究与展望
1.1 木材变色的定义和类型
1.2 木材变色研究的重要意义
1.3 木材变色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二章 木材结构与材性基础
2.1 木材树种及其名称
2.2 木材宏观构造与识别
2.3 木材微观构造
2.4 木材化学性质
2.5 木材物理性质
2.6 木材力学性质
2.7 木材缺陷
2.8 家具、木地板和室内装饰主要用材树种
2.9 木结构用材材质要求与主要用材树种

第三章 木材微生物变色与防治
3.1 微生物的种类、形态和特点
3.2 微生物的生长与营养
3.3 木材微生物变色的特征
3.4 木材微生物变色的防止和消险
3.5 微生物变色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四章 木材化学变色与防治
4.1 铁变色与防治
4.2 酶变色与防治
4.3 酸变色与防治
4.4 碱变色与防治
4.5 胶粘剂和防水沥青引起的木材变色

第五章 木材物理变色与防治
5.1 木材热变色与防治
5.2 木材光变色与防治
5.3 染色木材光变色与防治
5.4 干燥用垫木变色与防治

第六章 木材生理性变色与防治
6.1 树脂渗出物变色与防治
6.2 活立木变色与防治

第七章 竹材霉变与防治
7.1 竹材霉变研究概况
7.2 竹材霉菌形态与类型
7.3 竹材霉作用原理
7.4 竹材防霉作用原理
7.5 竹材霉方法
7.6 竹材霉防剂

第八章 棕榈藤材的变色与防治
8.1 藤本植物
8.2 棕榈藤植物形态、分布和资源
8.3 棕榈藤材的构造和材性
8.4 棕榈藤材的加工利用
8.5 棕榈藤材的变色与防治

第九章 木材变色识别及非微生物变色防治
9.1 木材变色识别
9.2 水存原木非微生物变色防治
9.3 美国南部阔叶材非微生物变色化学防治
9.4 熏蒸处理防止原木非微生物变色

第十章 木材变色与木材贮存保管
10.1 木材科学保管的原则和方法
10.2 原木合理贮存
10.3 锯材贮保管
10.4 木材化学保管
10.5 木材化木制品检疫

第十一章 国产重要木材的变色与防治
11.1 松木变色与防治
11.2 铁杉材变色与防治
11.3 泡桐材变色与防治
11.4 橡胶木变色与防治
11.5 西南桦木材变色与防
11.6 板栗木地板变色与防治
11.7 栎类木材变色与防治
11.8 枫香木材干燥变色与防治

第十二章 进口木材变色与防治
12.1 美国红崖柏材变色与防治
12.2 俄罗斯产樟子松材变色与防治
12,3美国西部铁杉材变色与防治
12.4 辐射松材变色与防治
12.5 日本柳杉材变色与防治
12.6 欧洲水青冈木材变色与防治
12.7 柚木变色与防治
12.8 阿林山榄材变色与防治
12.9 红桤木材变色与防治
12.1 0印茄材变色与防治
12.1 1美国山杨木材腐朽与变色

第十三章 变色木材加工利用技术
13.1 木材漂白
13.2 木材着色
13.3 毛白杨蓝变木材漂白处理
13.4 杨木湿心材及其脱色处理

第十四章 环境激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木材保护的环境安全
14.1 环境激素(EEDS)
14.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14.3 木材保护处理药剂
14.4 木材防腐剂与环境安全

附录一 国内市场常见主要进口材树种名称、误导名与产地
附录二 容易发生变色的主要进口材树种

容易发生变色的主要进口材树种商品名检索表
附录三 我国55城市木材、木地板平衡含水率估值表
附录四 我国不同用途的干燥锯材含水率
附录五 新西兰辐射松板材常用等级及规格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