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因定位调控植物生长与性状原理与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2091292
  • 作      者:
    陆海,蒋湘宁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绿化、工业用村树种之一,我国杨树人工林种植面积达667万公顷。但杨树病虫害十分严重,其中天牛虫害和溃疡病是制约杨树人工林发展的不利因素。杨树溃疡病病原菌侵入树体后能否使树木感病取决于树木的抗病性强弱,不同杨树对杨树溃疡病的抗性不同。目前,对于造成这种抗性差异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因此,通过分子遗传图谱的建立,进行抗病虫数量性状位点基因定位,对于杨树抗病虫基因克隆、抗性遗传基础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br>    美洲黑杨为杨柳科杨属黑杨派树种,原产北美洲,在我国没有天然分布,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从国外引种栽培,80年代达到了引种高潮。现在,美洲黑树及其杂交种在我国各地大面积种植,成为我国林业生产重要的造林、育种资源。
展开
作者简介
    尹伟伦.男.天津人。1945年9月生,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导。系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杨树委员会执委会委员,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杨树委员会主席,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府顾问.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抗旱抗盐生理、林木生长发育调控、抗逆良种选育及转基因育种。主持或参加"六五"~"九五"国家攻关、自然科学基金及部重点课题40余项.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专利及省部级奖20余项。<br>    胡建军,男,内蒙古丰镇人。1969年8月生.现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员。1999年9月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抗性生理和分子数量遗传学,2002年12月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每年一度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工作是对我国博士研究生科研水平的集体检阅,已被看作是博士研究生的最高荣誉,对激励博士勇攀科技高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北京林业大学不仅积极参加“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推荐工作,还依此为契机每年评选出三篇校级优秀博士论文并设立专项基金全额资助论文以丛书形式出版,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对推动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天牛刻槽产卵的选择与树皮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树皮颜色无关(杨雪彦等,1996)。不同杨树树皮粗糙度差别较大,那些树皮光滑、紧密、皮孔小的树种如河北杨(P.hopeiensis:Hu etChow)、毛白杨,天牛成虫在其上附着力差,选择产卵场所困难,这可能是刻槽产卵少的原因。而那些感虫品种如大官杨(P.xdakuanensis Hsu)、I-214等形态特征与前者相反,成为天牛嗜好树种。但也有例外,如北京杨(P.xbeijingensis W.Y.Hsu)和小叶杨(P.simonii Carr.),虽然树皮光滑但受害仍较严重(杨雪彦等,1992a)。<br>    杨雪彦等(1995)比较了53种主要造林树种嫩枝的解剖特征,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各特征量同杨树天牛成虫取食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于嫩枝,表皮细胞排列状况、皮层石细胞量、木栓层数等与取食量呈负相关;皮层薄壁细胞层厚度与取食量呈正相关。<br>    温俊宝等(1998)通过分析几种杨树上光肩星天牛排粪孔数与树皮厚度、树高的关系,发现光肩星天牛在大径阶(胸径≥15cm)的杨树上产卵与树皮厚度存在密切的负相关性,在小径阶(胸径≤15cm)的树上天牛产卵多在中下部,同样是由于树皮厚度的原因。<br>    王瑞卿等(1993)通过比较对光肩星天牛较抗的I一69杨和较感的大官杨的形态结构认为,I-69杨的树皮中石细胞占皮层总面积的35.16%,是大官杨的4倍;I-69杨木材结构紧密、木纤维细胞较厚且排列紧密,降低了天牛对I-69杨的利用率。<br>    ……
展开
目录
1林木遗传图谱构建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技术与应用<br>1.1引言<br>1.2分子标记技术与遗传图谱构建理论基础<br>1.2.1分子标记技术<br>1.2.2遗传图谱构建理论基础<br>1.3林木遗传图谱构建技术研究进展<br>1.3.1针叶树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研究进展<br>1.3.2阔叶树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研究进展<br>1.4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br><br>2杨树抗虫育种与抗虫生化基础<br>2.1杨树抗天牛育种研究进展<br>2.1.1引言<br>2.1.2杨树对天牛抗性研究<br>2.1.3杨树抗天牛育种策略<br>2.2杨树抗虫机理研究<br>2.2.1形态结构<br>2.2.2营养物质<br>2.3杨树抗虫生化基础<br>2.3.1引言<br>2.3.2酚甙类物质种类、结构与性质<br>2.3.3酚甙类物质多态性<br>2.3.4酚甙类物质对昆虫的作用<br>2.3.5酚甙类物质测定提取方法<br>2.3.6酚甙类物质研究前景<br><br>3美洲黑杨回交群体后代多态型及性状相关研究<br>3.1引言<br>3.2植物材料<br>3.3试验方法<br>3.3.1美洲黑杨回交群体组培苗形态及生根性状多态型调查<br>3.3.2美洲黑杨回交群体叶片性状测定<br>3.3.3美洲黑杨回交群体生根能力差异试验<br>3.3.4美洲黑杨回交群体酚甙类物质测定<br>3.3.5美洲黑杨回交群体抗虫生物测定<br>3.4结果与分析<br>3.4.1美洲黑杨回交群体组培苗形态及生根性状多态型<br>3.4.2美洲黑杨回交群体生根能力差异<br>3.4.3叶片数量性状统计分析及叶面积与生长的关系<br>3.4.4美洲黑杨回交群体酚甙类物质研究<br>3.5结论<br>3.6讨论<br><br>4美洲黑杨回交群体AFLP遗传图谱的构建<br>4.1引言<br>4.2作图群体<br>4.3实验方法<br>4.3.1 AFLP实验<br>4.3.2 AFLP标记统计<br>4.3.3图谱构建方法<br>4.4结果与分析<br>4.5图谱构建<br><br>5美洲黑杨回交群体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br>5.1引言<br>5.2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方法<br>5.2.1单向分组方差分析法<br>5.2.2区间作图法定位<br>5.3结果与分析<br>5.3.1定位性状的正态分布检验<br>5.3.2单因素方差分析<br>5.3.3区间作图基因定位<br>5.3.4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方法的比较<br>5.4结论<br>5.5讨论<br><br>6毛白杨杂交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及抗溃疡病基因定位<br>6.1引言<br>6.2材料和方法<br>6.2.1材料<br>6.2.2方法<br>6.3结果与分析<br>6.3.1 AFLP标记的多态性<br>6.3.2 AFLP分子遗传图谱构建<br>6.4毛白杨抗溃疡病基因定位<br>6.5结论<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