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松口蘑栽培新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3925117
  • 作      者:
    王波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由于松口蘑极其珍贵,有着极好的市场,因此,开展松口蘑的人工栽培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在日本,对松口蘑的生物学、菌根苗的培育与繁殖技术,以及人工栽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在半人工栽培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利用菌根苗移植于山林中,培育出了松口蘑菌床,并长出了子实体。同时利用孢子接种栽培和环境整理提高松口蘑的菌床数量和产量,已获得了成功。我国也开展了松口蘑的生态、资源分布和半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研究。
    本书主要介绍了松口蘑的资源分布、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以及各种栽培管理技术。可供科研、教学、生产和从事松口蘑产品开发部门等有关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地理分布
    (一)中国松口蘑及其近缘种地理分布
    松口蘑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吉林省,西南地区的云南、 四川、西藏。此外,在安徽、广西、山西、青海等地也有松口蘑 分布,但数量较少。青冈蕈则分布在喜马拉雅高山带。主要 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假松口蘑分布于四川、云南、 河南等地。小松茸和黄褐口蘑仅见于四川。松茸台湾变种 主要分布于台湾省,此外在福建的漳州也有分布。粗壮口蘑 分布在陕西、云南、四川等地。
    我国出口的“松茸”产品,其实是松口蘑和青冈蕈两种,青冈蕈在外观、口感、香味上都与松口蘑极相似。较明显的 区别是寄主植物不同,松口蘑的寄主植物为松属植物,而青 冈蕈的寄主植物为阔叶树植物,主要是高山栎类,如川滇高 山栎、黄背栎、光叶高山栎等。故有资料也将青冈蕈称为松 口蘑,认为阔叶树植物林下生长,只是松口蘑的一种特殊生 态而已。在我国有较高商品价值的松口蘑群中,主要是青冈 蕈和松口蘑,数量也最大。刘培贵(1999)认为,从松口蘑及 近缘种群的出现频度、种群分化程度及分布范围来看,我国 西南部为松口蘑及近缘种的多度中心和多样化中心。主要 集中分布在我国横断山区东南部的三角地区。目前已知松 口蘑和青冈蕈在我国的分布分为两大区域,一个是在东北的 吉林,另一个是在西南地区。其间出现一个断带。但应该说 不是间断分布的,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也应该有 分布。蒙古、俄罗斯等也可能有分布,有待于调查发现和开 发利用。
    (二)世界松口蘑及其近缘种地理分布
    (1)亚洲:除我国有分布外,日本、朝鲜和韩国都有松口蘑和近缘种分布。朝鲜和韩国产的松口蘑与日本的松口 蘑为同一生态类型,是日本主要进口产品。在日本有松口 蘑、假松口蘑、粗壮口蘑、黄褐口蘑等,其中以松口蘑为主,在 38个县、市、道、都、府都有分布,其中以广岛县为最多。
    (2)北美大陆:在北美大陆的美国、加拿大主要为美洲松口蘑,此外,还有欧洲松茸和汉勒氏口蘑(7"hicholoma zel leri),没有松口蘑分布。美洲松口蘑和欧洲松口蘑作为松口 蘑的代用品,已销售到日本。
    (3)欧洲:该地区主要为欧洲松口蘑和夏口蘑(Thich— oloma aestuans),没有松口蘑分布。
    (4)北非:在墨西哥分布有欧洲松茸,并已销往日本。欧洲松口蘑从北欧到北非以及欧洲全镜内都有分布。欧洲 松口蘑与松口蘑在外观上较为相似,仅个体较小。
    世界上松口蘑及其近缘种的地理分布如图II所示。 
    (P18-20)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一、概述/1
(一)松口蘑的认识利用历史/l
(二)世界松口蘑的产量分布/2
(三)日本松口蘑产量及市场售况/3

二、分类地位与形态特征/6
(一)分类地位/6
(二)松口蘑及其近缘种/6

三、地理分布/18
(一)中国松口蘑及其近缘种地理分布/18
(二)世界松口蘑及其近缘种地理分布/19

四、生态习性/21
(一)生长地植被及林型/21
(二)土壤的理化性质/25
(三)土壤中微生物区系/29
(四)气候条件/32

五、经济价值/36
(一) 营养成分/36
(二)药用价值/40

六、松口蘑生长发育及生活史/41
(一)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41
(二)松口蘑子实体组织结构/42
(三)松口蘑孢子形成及细胞核分裂/45
(四)松口蘑孢子弹射/47
(五)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48
(六)生活史/51

七、菌床的形成发育与形态特征/54
(一)菌床的形成与发育/54
(二)菌床的形态特征/58
(三)菌床的季节性变化/60

八、菌根形态及生长发育/63
(一)菌根形态/63
(二)菌根生长发育/64
(三)菌根生长发育的季节性变化/66

九、生物学特性/67
(一)营养条件/67
(二)环境条件/73
(三)生化特性/77

十、制种技术/81
(一)菌种分离与培养/81
(二)扩大繁殖培养/92
(三)液体培养基培养/93
(四)菌种保藏/96
(五)不定根合成菌根/97
(六)菌根苗的培养与繁殖/100
(七)原生质体再生与融合/108

十一、栽培技术/112
(一)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子实体原基/112
(二)菌根苗栽培法/115
(三)孢子接种栽培法/119
(四)菌丝体和菌根接种栽培法/1:
(五)菌根接种栽培法/127
(六)隧道式栽培法/128
(七)退化菌床的恢复/132
(八)松口蘑山林更新增产方法/134
(九)人工灌水增产方法/140

十二、采收与加工/142
(一)采收与分级/142
(二)保鲜贮藏/145
(三)盐渍加工/148
(四)罐头加工/152
(五)干燥加工/153
主要参考文献/15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