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叶枯病可危害毛白杨、小叶杨、小青杨、银白杨、北京杨等多种杨树,对杨树苗木及幼林造成严重危害,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重视的病害,如北京市东北旺苗圃的毛白杨连年受此病的危害,1981年叶片感病率达100%,叶片大量提前脱落,四川省天全县的杨树苗圃2000年感病率达85%以上。
1.症状
病斑产生于毛白杨锈病的夏孢子堆的对面(叶正面)或直接产生于叶面上。病斑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灰褐色,后为灰白色,中部产生黑褐色霉状物,病斑直径一般为1~5毫米。典型症状见图2-9。
2.病原
(1)分类地位及形态: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Nees)。分生孢子梗多数丛生,少数单生,暗橄榄黄至淡橄榄褐色,有隔,直立或弯曲,分枝或不分枝;分生孢子通常形成链,一般由10个或10个以上孢子组成,孢子具多型性,有卵圆形、球形、长卵形、长圆锥形、圆筒形多种,暗橄榄色、淡黄橄榄色至橄榄褐色,有1~9个横隔,0~6个纵隔。
(2)病菌的生态学特性:叶枯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6~28℃,萌发速度快,12小时就有80%的孢子萌发,18小时有92%的孢子萌发。
3.发生发展规律
(1)越冬、初侵染与传播:病落叶上的分生孢子越冬后的萌发率近40%。20%的越冬芽内具有Alternaria的菌丝和分生孢子。由此说明,该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落叶及芽中越冬,作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借风传播,从4月下旬至9月均有孢子飞散,5月出现小高峰,7月下旬孢子飞散出现高峰。
(2)侵入途径与潜育期:病菌由伤口侵入,潜育期很短,在温度、湿度适宜时,两天就出现新病斑,一般是4天左右。在北京地区,5月中旬出现病斑,7月份已很普遍,8~9月达到高峰,大量落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