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第二天性: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0448864
  • 作      者:
    (美)哈伊姆.奥菲克(Haim Ofek)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以经济学原则为基础来理解人类进化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但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分析局限于经济学,相反,他对人类进化中的经济起源评估的大量依据来自人类学、生物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文献、论据和事实。奥菲克扩展了人类起源的研究范围,提出,在人类这一特殊物种的进化中,物品和服务的交换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本出色的书似乎随时都可能成为研究史前史和人类起源的试金石。
展开
内容介绍
    交换是否为人类进化的早期动因?还是仅为现代文明的人造物?《国际学术前沿观察·第二天性: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以两百万年为时间跨度,探索了经济对人类进化的影响。进化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始终部分地依赖于生物学以外的学科的进步。哈伊姆·奥菲克把经济学原理应用于生物学的边界,从而展示了怎样能回答人类进化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例如,人脑容量的增加,人类生存环境的扩大。从人类向灵长动物的边走边吃的战略告别,经过狩猎-采集和火的驯化,一直到农业的发展,他确认是各种经济力量在发生作用。
    《国际学术前沿观察·第二天性: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它向读者提供大量信息,并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包括普通读者和那些研究进化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的读者。
展开
精彩书评
    《国际学术前沿观察·第二天性: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以经济学原则为基础来理解人类进化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但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分析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文献、论据和事实。
    ——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社会科学院:若昂·里卡多·法里亚
    
    《国际学术前沿观察·第二天性: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的非凡之处在于它为古老的难题提供了有趣、透彻和见解深刻的答案,同时,也提供了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人类进化的新方法。我们希望它对史前经济学的研究能有所启迪。
    ——《经济学史网》
    
    奥菲克对自己关心的问题有良好的、非常有说服力的思想,这对人类早期进化进行经济学的分析来说是重点与核心……《国际学术前沿观察·第二天性: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是一本令人振奋和有趣的书,对于人类怎样走到今天,以及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研究,它提出的问题是有说服力的。
    ——《科学》
    
    奥菲克在经济学和生物学之间建立了有趣的联系。
    ——《自然》
    
    奥菲克扩展了人类起源的研究范围,提出,在人类这一特殊物种的进化中,物品和服务的交换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本出色的书似乎随时都可能成为研究史前史和人类起源的试金石。
    ——《选择》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果有人企图从全球雨量增加得出类似推论,也会遇到同样的疑问。这种趋势明显地体现在海洋洋面(图11.2)的升高和大气成分的改变这两个方面。雨量增加的趋势(尽管只是间接地)表现在大气中甲烷浓度迅速升高方面(大约从18000-11000年之间)。我知道甲烷对农作物没有直接的影响,原因我们已经在前边(第八章)讨论过。但这种物质在大气中的浓度可以相当好地显示出全世界范围内湿地的情况,从而推断出降水的强度。降水也是气候的一个变量,它绝不是在各处都一成不变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它的全球平均变化强度似乎也会有误导。就像温度一样,降雨在时空上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此外,在世界的每个集水区或河流流域内,农业实际能得到的水分也随着地形的变化而不同。为了对付地下水位的下降,丘陵地带的农民可以选择在地势较低的、较为潮湿的山脚下落户,如果有必要,就会一直延伸到河岸,改变了农业实践,从依靠降水到依靠灌溉。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情况导致了旧世界的四大文明,或者为这四大文明所经历,即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谷文明和中国北方文明。这四大文明出现的时间相距几个世纪(大体在5500-3800年前),但却相距数千公里远。它们都紧紧地伴随着大规模农业实践的转型,即从轻松地依靠降雨转向以辛勤灌溉为基础的、在冲积土壤上进行的密集型耕作,灌溉沿着河岸进行,或者通过从大河(分别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印度河以及黄河)引出的水渠进行。显然,每一种文明都以各自的形式对付相同而又漫长的气候现象,即在全新世中期气候最佳时期结束时,全世界范围内降水量的下降。总之,它们能够证明的事实是,全球降水的平均强度对于某一地区的农业有意义,但对于全球农业就不尽然了,这是由平均的本质决定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部分 生物经济学
第二章 在人类和非人类社会中的交换
亚当·斯密向动物学的偏离
共生交换
血缘和亲属间的交换
商业交换
初步结论

第三章 经典经济学和经典达尔文主义
达尔文和苏格兰经济学家:第一个汇合点
人类进化的基本经济问题
达尔文的自我束缚
达尔文的实用原则:第二个汇合点
分别研究共同的难题
自激式脑进化
人类天性的多样性:第三个汇合点
华莱士的“独立证明
埃庇米修斯的失误
第二个基本问题

第四章 分工的进化含义
专门化和区分化的能力
驯化的谜中之谜
按性别分工
大规模编队运作的能力
昆虫社会中的分工
看不见的手

第五章 摄食生态
难以置信的肠胃萎缩
航海中的实验室
从经济的角度研究食物消费
从适应的角度研究食物消费
人类缩小的肠胃
功能的外化
高消耗组织假说
肉类的消费:正方和反方的论证
向狩猎一采集过渡
生命周期与进化结果的关系
一种垂直摄食生态中的失控的”军备竞赛
长颈鹿
红杉树
偶然的优势和劣势

第六章 亲属间交换的起源
第七章 狒狒的物种形成与人类专门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 史前经济学 
第八章 告别边走边吃的战略
第九章 市场交换的起源
第十章 火的驯化关系到市场交换
第十一章 旧石器时代晚期和其他时期的创造性爆炸
第十二章 向农业过渡:限制性因素
第十三章 向农业过渡:促进因素
参考书目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