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现在的尼日利亚等国)人早在11世纪便与阿拉伯人进行接触,并开始接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11至19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豪萨语文学以宗教诗为主,广泛传播伊斯兰教思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地相继沦为殖民地,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依然广泛存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对东方各国文学影响的比较研究
如上所述,与中国文化体系和印度文化体系相比,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东方文学影响的地域更加广泛,情况更加复杂。归纳起来,可以把在文学上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影响的地区和国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历史悠久,在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影响之前已经形成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的国家,如西亚的伊朗和南亚的印度等。这类国家有两个特点:一是民族化的倾向较强,即往往一面接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一面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自己原有的传统,并且力图将二者融合起来。二是不单方面接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还反过来对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产生反影响。
首先以伊朗文学为例。由于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入以前,伊朗人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文明历史,已经创造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和文学,所以当他们接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时,便不能不有所保留,而与伊朗文学关系密切的什叶派和舒毕思潮就是这种保留的表现。如诗人菲尔多西便属于什叶派。而舒毕思潮则是一种民族主义思潮。“舒毕”是“部族”的意思。舒毕思潮认为,世界上各民族都是由同一块泥土造成的,并不存在什么优劣,没有一个民族比另一个民族优越,阿拉伯人并不比伊朗人优越。如诗人鲁达基和菲尔多西便受到过这种思潮的影响。这是伊朗文学民族化倾向的表现。不仅如此,伊朗人还用自己的文化和文学反过来影响了阿拉伯的文化和文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