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问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3841427
  • 作      者:
    李鸿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积淀于中原的历史文化有多厚?发祥于中原的华夏文明有多久?扎根于中原的中华祖根有多深?《寻根问祖游中原:问祖》作者带着对华夏文化的崇敬之情,畅游了中原各地,这里诞生了伏羲、炎黄二帝、神农氏等中华民族的造世始祖;这里走出过仓颉、鬼谷子、张仲景等开创华夏文明的大师先贤;这里更有着集历史文化之大成的中国四大古都。想知道关于祖先的奥秘吗?本书带你解开谜团。
展开
内容介绍
    积淀于中原的历史文化有多厚?发祥于中原的华夏文明有多久?扎根于中原的中华祖根有多深?文字记录,给了我中原历史文化的想象空间。然而,在这个空间里,似乎缺少了什么。对,应该走出去看看,踏着祖先走过的路,寻找他们留下的印迹,那才是数千年凝固的历史文化具象。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古代的多源人类文明,辉映着黄河流域;各种古文化,汇聚在中原地带,形成众多部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干。因而,那时的中原,就居于华夏文明的核心地位。世界人类历史上有四大文明体系,华夏文明即其中之一,也是惟一没有被中断一直延续下来年文明。而它的精髓,在中原。
展开
精彩书摘
    炎帝神农氏在尝百草、辨五谷中,发现了能治病的植物。那时的人们,先是吃野生动植物,后来又有了五谷可食,加上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总会患各种各样的疾病。但无人知道疾病是可以治好的,无人懂得解除身体病痛的方法。人们一旦患上疾病,不是在痛苦的折磨中等来侥幸好转,就是在病痛的煎熬中死去。《帝王世纪》中记载神农氏“尝味百草,宣药疗疾,救天伤人命”。《路史·外记》中也说,神农氏“磨蜃鞭芨,察色腥,尝百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间而遇七十毒”。生动地记述了炎帝神农氏探索、发现、发明草药和总结医药知识、医疗经验的情景。神农氏在采集活动中,逐渐发现吃了某些植物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昏迷,甚至死亡的现象,而吃了某些植物却能减轻或者消除病痛;有的植物还能解除因吃某些动植物而引起的中毒。他在渔猎中又发现,吃了某些动物的肢体和内脏,人体就出现特殊的反映。经过长期的实践,便能辨别出许多动植物的治疗作用,有人患了疾病,他便有意地选取某种植物来治疗。久而久之,积累了经验,并逐渐探索出其中的规律,总结归纳出理论。于是,中国人使用的特殊而神秘的中医药物产生了。炎帝神农氏通过尝百草、辨植物,开了中医药之先河,为中国古代医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中医药的始祖。中药里植物类所占比例最大,又因中国古代药物学知识是从尝试植物开始的,所以古人称药物学著作为“本草”。据传,中国古代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神农本草经》,就出自炎帝神灰氏之手。也有人说,此书成书于东汉,那时盛行托古之风,厚古尊今。为了提高这部书的价值,就借用神农遍尝百草、发现药物的专说,将神农冠于书名之首,定名为《神农本草经》。这也证明了:申农对中药的奠基地位。
    《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芍。此书中分别阐述了用“升、降、浮、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来概括药物的性能和作用。根据有毒和无毒而将药物分成益气、补虚、除邪等上、中、下三类,创立了与方剂有关的配制方法;对于药物的炮制、贮藏方法和经验作了概括性的描述。
    ……
展开
目录
神农沁济创农耕
人面龙颜神农生
创造农耕造农具
尝遍百草辨药草
神农山上中毒亡
以物换物始集贸
山秀谷幽神农迹
兄妹合婚石为证
紫金顶上风景绝

大禹陈城障洪水
夏族部落居嵩山
夏启诞生少室山
尧帝用鲧治洪水
子承父业禹治水
斧劈三门水入海
大禹之子石中生
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建大夏都阳翟
禹王传子家天下
禹州钧瓷美名扬

杜康伊汝作秫酒
伊川杜园寻胜迹
喜怒哀乐酒是非
杜康造酒有据典
桑树洞里溢酒香
杜康仙庄百泉涌
千秋功过杯中酒
杜康佳酿成御酒
刘伶酒醉三年整

盘古山上话盘古
盘古兄妹创人类
盘古庙里祭盘古
淮源名胜传天下

内黄沙丘掩二帝
内黄祖先创业地
颛项少年是神童
龙乡中华第一龙
颛顼革新治天下
战胜共工大英雄
二帝陵庙香火盛
捉怪退水救百姓
帝喾自幼多历炼
明主修身得民心
简狄吞吃玄鸟蛋
火神阏伯是商祖

炎典圣地轩辕丘
新郑地处金三角
少典立都在有熊
附宝感光生轩辕
乾坤圆盘文化深
古今两桥巧重叠
玉姬擂鼓救民众
嫘祖嫫母帝贤妃
高举龙旗统万部
开发农牧拜后稷
铸造天下第一鼎
华盖童子献良策
始祖山上留胜迹
采铜铸鼎束高阁
玄女飞刀剌蚩尤
灵宝荆山帝升天

淮阳古城拜人祖
脚踏印华生伏羲
兄妹成婚造人类
伏羲墓冢经沧桑
太昊陵园帝王派
伏羲墓园奇事多
太吴遗墟古“龙都”
龙湖景区遍古迹
画卦台上话传奇
松柏造型千百态
孔子绝粮遭厄运

女娲补天在娲城
救苦救难救人类
定婚制乐创文明
女娲墓前留传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