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万里行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8014211
  • 作      者:
    曹聚仁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在我的行囊中,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乃是我常看的书。陈朝爵为此书作序,谓:“顾氏以穷年累世之学,贯穿诸史,融会方志,而其妙尤在经纬互持,纵横并立。历代州域者代为经,而地为纬,立纵以御横者也,京省者地为经而代为纬,立横以御纵者也。两立交午,万变不离,纵之二十一史四千余年,横之两京十三司,若囊之括,若米之聚,此其所以为绝作也。”房龙说:“历史是地理的第四度,它赋予地理以时间与意义。”这也开了我们贯穿史地的法门。清儒刘献廷称“梁质人留心边事已久,与辽人王定山善,因之遍历河西地;河西番夷杂沓,得悉其山川险要部落游牧,暨其强弱多寡离合之情,皆洞如观火矣。著为一书,凡数十卷,日西陲今略,前在都中,余见其稿,果有用之奇书也。”可惜我不曾看到过。不过,刘氏接着又说:“方舆之学,自有专家,近时若顾景范(即祖禹)之方舆纪要,亦为千古绝作,然详于古而略于今,以之读史,固大资识力,而求今日之情形,尚须历炼也。”此语极有见地。二十五年前,范长江先生任《大公报》旅行特派员,遍历西北各地,其专集有《中国西北角》、《塞上行》诸书,可与梁质人书相印证。(可看《现代中国报告文学选乙编》,曹聚仁编。)至于边疆之学,拉铁摩尔的研究,更深更广,我的有志于“东北”与“西北”,一半也是受了他的影响;可恨年已衰老,只能付诸空说了。<br>    二十年前,我初到临川,看了汤若士的玉茗堂,就在若士路上对许多军官讲演“春香闹学”,也颇头头是道。其后不久,回到了南城,又公开讲演 “情与理的交叉点”,似乎对宋明理学有了新的交待。到了桂林,先后游七星岩,不下十来次,在港的朋友们,在七星岩睡过觉的颇有其人。但看看徐霞客的桂林七星岩游记,我们都得让他一筹呢。治学之道,凭虚幻设,并不很难,要切切实实写实境实事,真不容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总希望能成为徐霞客呢! <br>     《万里行记》是曹聚仁先生的一部重要文集,收录了他的120余篇文章。本书即可看作是以文化与历史双重观照,对中国地理的综合梳理。本书不同于一般记游的浮光掠影,这里更有对文化名城、历史重镇、祖国山川的历史沿革、风俗掌故、人物轶闻、诗词文献的综览。纵横上下古今之际,笔墨酣畅淋漓。非常值得一读。
展开
作者简介
    曹聚仁(1900-1972),浙江浦江人。现代学者、作家、报人。曾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主编过《涛声》等刊物。晚年移民香港。平生著述逾四千万字,结集行世的有《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上海春秋》、《文坛五十年》、《听涛室人物谈》、《我与我的世界》、《文坛三忆》、《书林新话》等,凡数十种。
展开
内容介绍
    数百年来,徐霞客一直为读书人艳羡的,不在其地理学家名分,而在其漫游经历上;《徐霞客游记》被人传诵,亦不惟因地理,更在文化意义上,曹聚仁被你作“现代徐霞客”,也是因为其走出书斋,于饱读万卷书外,更身行万里路,并且笔之于书的经历。房龙说,历史是地理的第四度,它赋予地理以时间与意义。本书即可看作是以文化与历史双重观照,对中国地理的综合梳理。不同于一般记游的浮光掠影,这里更有对文化名城、历史重镇、祖国山川的历史沿革,风俗掌故、人物轶闻、诗词文献的综揽。纵横上下古今之际,笔墨醋畅淋漓。其中上海,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等东南一隅城市,尤见精彩。
展开
精彩书评
    最近听说曹聚仁当年在文化界的口碑不甚好,好像有些文化人认为他在49年以后居住香港时几面通吃,面目可疑,这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作为普通读者我是搞不清楚也没有兴趣,我喜欢曹聚仁的书是喜欢他的文笔,还有他的经历丰富,知识面也颇广,如此而已。里面的文章都不长,书也不重,可以放在包里坐公共汽车时翻看(不良习惯,青少年勿学)。
展开
精彩书摘
    我说过:年轻时,我一心一意想做郑康成(东汉大儒),西方学人则尊敬德国哲人康德,终日在书斋中翻筋斗,虽没吃冷猪肉的意愿,却也想做过“通人”。我第一部动手要编的书,是《诗经》新笺,动了笔就知道“此路不通”,因为草木虫鱼之学,并不是书本上所能解答的。接着,我又想做郑樵(渔仲,南宋史学家)的继承人,他是离开书斋走向田野的学人。后来,我心敬顾亭林和顾祖禹,他们的学问,正从万里路中得来。(我最主张知识分子下乡过农村生活,让他们能知稼穑、辨菽麦才行。)<br>    要说我所到过的城乡,也算很广大了,可是名山大川,游览得并不多,主要因为战时工作,没有游山玩水的情趣。我往来皖南那么多回,却不曾上黄山顶。前些日子,《新中华》杂志出了《中国名山影集》,翻开一看,我只到过庐山和武夷山。一位朋友问我:“武夷山美得怎么样?”他虽是福建人,却不曾到过闽北。我说:“从图片上看山水,当然美极了!在画家诗人笔底的武夷,比照片更丽秀。”那位足迹遍天下的徐霞客,他游武夷,在六曲登陆,登山眺望,赞叹道:“诸峰上皆峭绝,而下复攒凑,外无磴道,独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岩,更为奇矫也!”说武夷比泰山更挺拔些,本不为过。高伯雨先生述介武夷山,说:“九曲之溪,山连水,水抱山,奇境别开。”接上便是大王峰,玉女峰。“玉女峰石色红润,如娟秀好女郎,亭亭玉立。”形容得更好。但今日游武夷的,已经不会溯流而上,如徐霞客那样,在六曲弃舟登陆的。(武夷九曲,曲曲有胜景。)<br>    假使不嫌扫风雅之兴,让我谈谈武夷之游。我们那回上武夷,乃是从铅山翻岭到崇安的,武夷山离崇安县三十余里;当晚就住在武夷宫。画集中的武夷休养院,正是当年的政治学院。走出院门,便仰见大王峰,那天浓雾蔽野,山色迷蒙,玉女娇羞,更是可人!大家觉得在此仙境隐居,真是三生修得,清福不浅。朋友们对孔院长大充兄表示羡慕,孔兄却频频摇头不已。“风雅”和“现实”,本来相差一大截;这道理,我十分懂得。闽北山区,瘴气很重,不宜早起;山农晨间喝姜汤也就是避瘴。夏秋间疟疾流行,武夷山正不易居。那年夏天,政治学院师生工役,人人病倒,只好逃到鹅湖书院去避灾难,风雅也就是这么不值钱!<br>    后来,我在鹅湖书院又碰到了孔院长,谈起此事,不禁叹息不已。我说,当年,朱熹讲学正在崇安,他们也在九曲溪上吟咏风月,欣赏清泉。那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诗,正是武夷溪上写的。他们那一群师生,该是怎么过的呢?大抵,他们都是农村子弟,在耕作中锻炼身体,身强力壮,才耐得住瘴气。不像娇生惯养的都市青年,一下子就给瘴气搅垮了的。至于行万里路的徐霞客,他的铜筋铁骨,比行脚僧还健步些,这才欣赏得奇山异水呢!<br>    ……
展开
目录
前记<br>前词<br> 瓢语<br> 中年<br> “不知老之将至”<br> “死生”<br> “巧遇”<br> 命、相<br>卷一 行万里路 <br> 发思古之幽情<br> 史与地的交织<br> “历史是地理的第四度”<br> 军事地理<br> 曰东南、曰西北<br> 旅行<br> 行<br> 车<br> 舟<br> 饭店——客栈<br> 客中岁暮<br>卷二 上海一角<br> 旧的历史新的光辉<br> 爱俪园之忆<br> 傅雷、大世界<br> 豫园、城隍庙<br> “四行仓库”、“八字桥”<br> 上海杂拾<br>  金家巷<br>  霞飞路上<br>  “文艺复兴”<br>卷三 东南<br>卷四 湖上<br>卷五 浙东<br>卷六 金华<br>卷七 赣闽<br>卷八 华中<br>卷九 北行<br>卷十 北疆<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