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人遭遇皇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5953583
  • 作      者:
    李国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文人遭遇皇帝》是李国文历时经年、数易其稿之后的呕心之作,无论是史料的巧妙使用,还是情感的即兴抒发,都更加流畅自然。在阅读了大量关于唐朝正史稗史野史的基础上,李国文以黑色幽默的笔触刻画了唐朝那些开放恣意的人生,光怪陆离的事件,复杂多变的人性。他没有津津乐道于唐诗的光华,以显示自己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而是在唐朝的天空下,观史论事品人,以古讽今,口诛笔伐,极尽辛辣嘲讽,“意之所到,笔力曲折”。正如年轻评论家谢有顺所说:“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国文,小说家,散文随笔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席团委员,《小说选刊》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作家。
    193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盐城。1957年开始文学创作。短篇小说《月食》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花园街五号》因几与时代同步,为1984年十大畅销书之一,并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危楼记事 一》曾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涅槃》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随笔集《大雅村言》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已出版小说集、杂文集等10余部。近期著作《莎士比亚传》以及重新评点《三国演义》、《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和《中国文人的活法》等书,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获得2003年华语传媒文学大奖。至今写作了5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文人,有一种奇特的品质,无论其为大名人,还是小名人,无论其 为好死者,还是赖死者,应该说百分之九十点九,都以维系数千年的中华文 化自任,绝不敢让这一线香火断绝在自己手中。
    对中国文人来说,功名,财富,声望,褒誉,是暂时的,只有闪烁着你 的壑智,活跃着你的思想,当然,还有流露着你的才华的作品,才是永久的 。这也是软弱的中国文人,最终能够在精神上胜于强大的秦始皇、汉武帝、 朱元璋、康雍乾这些帝王的原因。
    《文人遭遇皇帝》保持了李国文“直抒胸臆”的一贯特点,文笔犀利、开阖纵横,畅 快淋漓地抒发着作者对皇权、地位、荣誉的别样诠释。
展开
精彩书摘
    危险的游戏
    爬格子这个词,是香港一些专栏作家先讲起来的。慢慢地,大家也就习惯地沿用了。
    写汉字的稿纸,类似格子;作者伏案,也很像爬的动作,于是自嘲为爬格子。别人看不起这类卖文为生的人,甚至有讥讽为爬格子动物的。如果想到人也是动物之一种,也就不会在意了。不过,先前的作家,是不用稿纸的,即或有,也是直行,所以,无格可爬。而且,握一管毛笔,那姿势也须俨然,故而谈不到爬格子。古时候,没有这个词。
    那时,只有毛笔,谈不上自来水笔、圆珠笔,更不可能有现在像许多人已经在用的电脑,劈里啪啦,只顾击键就行的方便迅捷的现代化书写工具。
    细想起来,一笔一划,蝇头小楷,来做文章,可谓太难了。
    司马迁被关在蚕室里,一面服刑,一面养伤,一面开始构思《史记》这部书时,他使用的文房四宝,是个什么样子的,如今是很难为之悬拟的了。
    据想象,毛笔是应该有的,因为毛笔始起于战国。但纸张,此时还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直到他死后的公元105年,蔡伦才造出第一张纸。那么,他肯定是用简,也就是竹片,当他的稿纸,这可实在是麻烦。《史记》这部书,必然要依靠过去史官的记载,司马迁去国家图书馆翻阅那些未被秦始皇焚书烧掉,而漏网留存下来的资料,也必然是堆积如山的竹简。秦始皇把竹简付之一炬,就不如“文革”期间统统送到造纸厂化成纸浆,这很足以说明时代的进步。
    古人常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褒扬一位有学问的人,这车,就是指装着竹简的车。五车竹简,相当于今天多少万字的书,就不得而知了。一片竹简,写不了多少字;五车,表明很有学问,那么这个车肯定相当大的。
    一想到这些竹简,就难以设想被关在监狱里的司马迁,是怎样写作的。
    那时的专政机构,能容许他写这么一部大书,比之奥亨利在坐牢期间写短篇小说,似乎条件要更优越。
    我们也没有福气,坐过汉朝的班房,虽然唐代诗人写过“秦时明月汉时关”,可对汉代的监狱,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什么报道。但从他《报任安书》中,写到的犯罪服刑期间的情况,好像那日子并不怎么好过。“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篓,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正惕息。”可见古今同理,凡是专政机关,是不会把囚犯款若上宾的。
    于是,令我们后代爬格子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他是如何在牢里面著书立说的。如果随便设想一下,至少得要有笔墨纸砚吧?而纸,也就是简,一片一片,是很占地方的。加之手头必备的一些检索资料,自然那也是简,还有必不可少的一张书案,一张床,那样,给他预备的牢房,顶起码也得十个平方米的面积才行。竹简是以车论的,何况他要从事编撰的《史记》,又是一项浩繁的工程,牢房的门必然要能开进去一辆车,这班房是小不了的。
    当然班房宽大,不等于对司马迁宽大。但那时的司法当局,还不懂得制作沙丁鱼罐头的道理,所以,不明白如何缩减牢房面积。其实,“囚”字就具象地表现出应该给犯人多大的地方了,但居然留下了让他可以从事创作的空间,真是难能可贵。谢天谢地,否则,一间牢房里塞进十个二十个人犯,与他挤作一团,我想今天大概不会有《史记》这本书了。
    也许因为司马迁是触犯了皇帝的钦犯,也许因为他算得上是高级知识分子,从最后给他落实政策看,惩罚是半点不留情的,牢房还是有所优待的。
    这个人倒霉就倒在他讲真话上、打抱不平上、对皇帝圣明的幻想上,和对自己太不切实际的估计上,这也是他之前,他之后,所有爬格子的人,总不走运的原因。爬格子的游戏和轮盘赌差不多,赌注越大,输的可能性也越大;赢,实在是侥幸的。轮盘赌输赢是钱;爬格子的游戏,玩大发了,有可能把命搭上,司马迁差一点点就被皇帝砍了头。
    其实他和那位出征匈奴的李陵,“素非相善,趋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没有任何亲密关系的。这就是爬格子的人共有的一种臭毛病:说得好听,叫做正义感;说得不好听,叫做多管闲事。若是看见装看不见,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球照样转的。可生怕当哑巴被人卖了,一定不识相,一定按捺不住地要“干预生活”的话,既于事无补,自己还会碰一鼻子灰,那也只好说是咎由自取了。
    及至李陵寡不敌众,身陷重围,弹尽粮绝,那个贰师将军李广利援救不力,终于被俘,朝野震动。可想而知,李陵是怎样的被唾骂了,他看不过去,也太相信自己,以“拳拳之忠”,在明主面前说了两句公道话。谁知龙颜大怒,惹下大祸,身受“次死之刑”,也就是极残忍的“宫刑”(即“割势之极刑”),为他的正直付出代价。
    唉!这位爬格子先生,也太自信了。你算是陛下的一个何许人也?等他受了刑才明白,“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闲,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即使“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可是,到这个时候,知道一个舞文弄墨的所谓知识分子,在皇帝眼里,不过尔尔,已经晚了。这种自找苦吃,总是在吃尽苦头以后才醒悟的悲剧,一直又延续了多久多久啊!
    现在已无法知道这种残酷的、极不人道的刑法,对司马迁的身体的摧残程度如何,但对他造成的心理压力,精神伤害,肯定是万分痛苦的。从他给任安的信里可以看到那份难以言状的悲愤,“故祸莫僭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他哀叹地说:“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
    这种凄惨的哀鸣,时隔千秋,犹令人感到心灵的震撼。
    在这封信里,他把一个人受到的侮辱,分为“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而统治者本可以赏他一个自杀,不,非要他在那儿活遭罪,也够恶毒的。为什么“宫刑”又名“腐刑”呢?就因为其受刑后,创口久久不能愈合,流脓溃烂,而腐臭不堪的缘故。后来,我们在“文革”中经常听到的把谁搞臭,寻根觅源,在某种程度上,没准倒可能是古代宫刑余风的再现呢!
    然而,“沉溺缧绁”的“刑余之人”,“身残处秽”于“槛井之中”,他还忍不住要在一片片竹简上,继续爬格子的游戏。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很难说得通的性格,干什么?干什么?已经把你挤到一个彻底。
    P1-5 
    ……
展开
目录
危险的游戏
大江东去
曹操与建安文人
嵇康和阮籍
大谢和小谢
得意与忘形
武则天与“北门学士”
梦碎孟浩然
皇帝成为坏蛋的周期率
曾经沧海
诗人何以《秦中吟》
乌台诗案
蔡京与宋徽宗
李清照的悲哀
话说朱皇帝
朱皇帝腰斩高启
解学士之死
海瑞骂皇帝
谁比谁活得更久
陈子龙之死
文人遭遇皇帝
私刻明史案
可怜一曲《长生殿》
走过菜市口
乾隆摆宴
乾隆二三事
乾隆三才子
戒之在得
从屈原到王国维
磨和驴的寓言
皇帝的嘴脸
文人之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