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辑 1946-1947<<br> 西谛 秋夜吟<<br> 刘西渭 方达生<<br> 茅盾 读报偶感<<br> 王统照 丐尊先生故后追忆<<br> 田汉 我们没有新的歌手了吗?<<br> 昊晗 闻一多先生之死<<br> 黄裳 听歌偶感<<br> 柯灵 打开心灵的窗<<br> 吴越 苦难<<br> 汪曾祺 街上的孩子<<br> 雪峰 鲁迅回忆录(一)<br> 第二辑 1949-1951(磁力)<<br> 辛未艾 历史的磁力<<br> 叶圣陶 谈谈写口语<<br> 左弦 我们<<br> 钦文 鲁迅先生的实事求是<<br> 黎南 教授们谈美国<<br> 俞平伯 红楼梦正名<br> 第三辑 1956-1965<<br> 老舍 贺《文汇报》复刊<<br> 沈从文 北京有许多博物馆,同时又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br> 钟惦斐 评《祝福》<<br> 刘大杰 两个尤三姐<<br> 王西彦 狼的奶汁<<br> 司空见 新“过于执”<<br> 徐邦达 看南宋画院的名作<<br> 徐开垒 前程<<br> 石挥 从盖老的眼神儿谈起<<br> 姚雪垠 读《带经堂诗话》有感<<br> 傅雷 自报公议及其他<<br> 吴祖光 替那位好心的老太太抱屈<<br> 丰子恺 代画<<br> 张伯驹 我所收藏的中国古代法书<<br> 于非闇 怀张大千<<br> 丁玲 看川剧《打红台》<<br> 白桦 寻找自由的奴隶<<br> 伍蠡甫 关于野禽的“无人态”<<br> 施蛰存 第二第三<<br> 张乐平 三毛何辜!<<br> 周煦良 谈碑刻<<br> 关良 简谈我的水墨画戏<<br> 梅兰芒 对小朋友们提出几点要求<<br> 叶浅予 谈舞台速写<<br> 陈从周 石涛假山作品的发现<br> ……<br> 第四辑 1977-1986<br> 第五辑 1987-1996<br> 第六辑 1997-2005<br> 后记内容摘要
1946年夏,“笔会”在风高云急的历史转捩关头诞生,从此与知识界文艺界血脉相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与众多作者广大读者悲喜与共,同担霜雪,一路迤逦走来,至今已经六十年。其间世态变化幅度之大,时间跨度之长,曲折沉浮之多,副刊史上罕有其匹。这部将近六十万字的书,选择了几代作家艺术家的创作精华,既是历史又是美文,凝聚着一个甲子的风雨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