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皇室继承人的问题。岳飞希望尽早明确。他曾向赵构多次上奏。这
触到了赵构的痛处。赵构曾严厉地对岳飞说:“卿言虽忠,然握重兵在外,
此事非卿所当预也!”自古以来,皇室的事情容不得任何外人干预,何况是
手握重兵的武将?几年前,由于金兵追杀,赵构惊恐之至,丧失了生育能力
。他唯一的儿子,由于宫女踢翻一个铜鼎,也被惊吓抽搐而死。赵构只好挑
选了两位皇室子孙做养子,但还没有明确哪一位继承皇位。正在犹豫不定的
时候,金国人放出话来,要放宋徽宗回去做皇帝。但宋徽宗没多久就死在异
乡。金人又说要扶植一个宋家嫡系做傀儡皇帝,以对抗南宋。赵构恼怒不已
,岳飞偏偏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第二是怀疑岳飞的忠诚。岳飞三次提出辞职,让赵构耿耿于怀。一次是
得了眼病要回庐山休养;第二次是母亲去世了要回去守孝;第三次是与宰相
张浚发生争执,心里不痛快,要回庐山休息。赵构当然不批准,还妄加猜测
,你岳飞是不是拥兵自重,要挟朝廷?岳飞还有大犯忌讳的地方,就是他的
军队号称“岳家军”。朝廷的军队,要叫只能叫“赵家军”,怎么能叫岳家
军呢?
第三是赵构做出了战略调整,不准备收复河山,准备偏安一隅了。岳飞
是军事家,是军队的统帅,是坚定的主战派,天天喊要打仗,可赵构准备要
议和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专制统治的铁律,这
是赵构要杀岳飞的最重要原因。赵构安排秦桧与金签订过两个《和约》,岳
飞都反对。岳飞说:“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为堵住岳飞的嘴,赵构
一反常态,颁大赦诏书,对提反对意见的岳飞等人大加爵赏。但诏书下了三
次,岳飞都不接受,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甚至
揭赵构的老底: “比者寝阁之命,成谓圣断己坚,何至今尚未决?”
金国撕毁和议,进攻南宋,遭到了岳飞的坚决抵抗,被岳家军一路追杀
,特别是朱仙镇一战,几乎赔掉老本。这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皇帝
赵构却通过这场战争对局势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他召集大臣说,两国的战
略局势已经形成,我们有了选择的空间。金国的致命威胁下降了,不要再去
惹金国了,收复失地的风险太大,承担不起,不如放弃中原。做皇帝要紧,
享乐要紧,收复河山的事情留给后辈去做吧!要相信一代新人耳生旧人。《
宋史纪事本末》说:“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
那么,过去的豪情和热血,过去的承诺和誓言,统统见鬼去吧!赵构决
心放弃中原,就必须杀岳飞了,“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中国历史上,失去信任后,或是改变主意后,皇帝诛杀功臣的事不胜枚
举,这可能是中国“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之类格言警句比其他国家和
民族多得多的主要原因。
P012
展开
的可比度。
——李国文
冯伟林先生就像一个当代儒生,他有一种强烈的意识:他所写的正是他
的楷模。
——李敬泽
冯伟林的作口叩特别值得张扬的是对历史的同情感,是他在对历史理解
的基础上表达出来的对被述对象的一种尊重。
——孟繁华
传统文化能否进行现代转化,冯伟林的作品更能接近这种本质的东西,
这是一个仕对社会存在的责任。
——贺绍俊
在冯伟林的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历史,触摸到的是曾经热血为国为民
的灵魂,听到的是今日文化勃兴和为国为民的呼声,感受到的是作者内心不
息的激情。
——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