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食之白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3843292
  • 作      者:
    汪朗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汪朗,祖籍江苏高邮,1951年生于北京。1968年,有幸到山西忻县插队,当了三年多准农民,此后又有幸进入太原钢铁公司,当了六年多炼钢工,直到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经济日报社工作,从此再没挪过窝,靠着熬年头当上了高级编辑。这些年也曾攒过几本书,大都不值一提,稍微可看者,为《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是和两个妹妹合写的。
展开
内容介绍
    《食之白话》和《衣食大义》两书中收录的文章,包含了近些年来汪朗在《财经》杂志专栏中发表的所有作品,以及部分未发表的作品。汪朗的谈吃,有典故,有调侃,遍古历今,风趣有味,独具一格,别有意境。
展开
精彩书评
    汪朗谈美食,有家学渊源。同时,或许也与我和《财经》主编胡舒立的拼力鼓动有些关系。我们都品尝过汪朗烹制的“私家菜”,以我们各自的美食体验而言,都称其菜肴为“上品”。
    ——汪丁丁
展开
精彩书摘
    吃饭趣闻
    人们活着需要吃饭,然而吃饭却不仅仅是让人活着。中国古人已然认识到吃饭具有广泛功能。祭祖礼神,期友会亲,报上励下乃至安邦睦邻,往往都要好酒好肉地来上一顿,似乎只有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死死活活各色人等腹中涨饱嘴上流油,社会方可安定,天下才能太平。因此,中国改朝换代之事虽不少,但承办官饭的光禄寺之类的机构却要始终留存,碍难裁撤。
    既然吃饭并非仅仅为了活着,自然需要建章立制,以更好发挥其功效。其中有些属红头文件,载于各朝典章,更多的则是民间习俗,需要细细体察。弄不清其中名堂者,请人吃饭,往往砸锅。
    据《清代野记》记载,道光年间,扬州某知府(从四品)的夫人(汉人)想宴请两淮盐运使(从三品)的老婆(旗人),帮丈夫在官场上出把力,因知道旗人规矩多,特意请了一个满官守备(正五品)的老婆当陪客。
    没承想,这顿饭吃了个颠倒颠。主宾一见陪客,立即双膝跪安,得其允准后方敢坐下。待到吃饭时,本该入上座的运使妻又忙着为守备妻送箸斟酒,当起了碎催。守备妻则据案大啖,毫不客气。“席散客去,守备妻欣欣然,运使妻悻悻然,知府妻则惶惶然。”原来,守备妻为旗主,运使妻是旗奴,虽然发达了,也不敢和主子分庭抗礼。此乃旗人之规矩。知府闻听此事,连忙前去谢罪,“而运使终以此存芥蒂焉。”这顿饭,纯粹是瞎吃。
    饭桌既然连着官场,席面之上便难免遇到各种尴尬事,这倒为某些人施展才艺提供了舞台。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湖北巡抚谭继洵不对付,一次两人在黄鹤楼上吃公款时,又借着酒劲儿戗戗起来。谭说武汉江面宽五里三分,张非说是七里三分,督抚二人相持不下,在场僚属难置一辞。
    此时,坐在末座的江夏县知县陈树屏举手发言说:“江面水涨,时广为七里三分;水落,即狭至五里三分。制军就水涨言之,中丞就水落言之,两贤皆无讹。”张、谭闻之,抚掌大笑,一场僵局就此化解。似这等善解人意者,何愁进步?
    吃饭,还是考察干部的绝佳机会。
    ……
展开
目录
吃饭趣闻
食之白话
胡嚼文人

文余杂碎儿·续胡嚼文人
太公食功
年节吃食
腊八漫谈
米汤功用
粥食谈往
馒头探微
食之“是非”
刁嘴珍稀
味之夹带
簋簋余韵
汤饼寻源
面之贵贱
面之异类
面之雅俗
“胡食”胡话
搜寻“洋饭”
翻检番菜
又见晚菘

文余杂碎儿·续又见晚菘
韭之雅俗
活吃黄瓜

文余杂碎儿·续活吃黄瓜
贵贱萝卜
极品豆腐
剪辑螃蟹
食蟹寻味
千年蛇鳖

文余杂碎儿·续千年蛇鳖
鲥鱼诗话
大话臭吃

文余杂碎儿·续大话臭吃
狗肉随想
闲扯猪头
烤鸭辨味
京菜籍贯
“小星”别用
杂涮火锅
冰糖葫芦
火腿寻味
火腿稽考
品味鸡蛋

文余杂碎儿·续品味鸡蛋
酱食杂缀
吃醋杂说

文余杂碎儿·续吃醋杂说
调味要义
脂膏杂说
油脂拾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