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于70年代:七十年代生人的心灵断代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3210681
  • 作      者:
    乔晓阳主编
  • 出 版 社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样的岁月,不一样的青春,一样的怀旧,不一样的感伤。<br>    著名作家 张抗抗 莫小米 毕飞宇 葛红兵 杨扬 追忆沧桑岁月<br>    青年才俊 张宏杰 和菜头 张佳玮 南山雪 田禾 唱响青春之歌<br>    数百张记录时代特征的照片穿过历史尘埃一一呈现
展开
内容介绍
    鲁迅先生在《忆韦素园君》中,深情地说:“我还是有记忆的,但是,零落的很。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是掉在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这种感觉,在年轻的时候很难有深刻的体会。最近有两件事,却使我对此感慨良深。一是重温了“文革”大串联时去的桂林,正是“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青山多了人工的琢磨,城市添了红尘的扰攘,再也无法重拾当年的况味,只感到那种年轻的,好奇好胜的童心,不知不觉早已磨灭已尽,仅留下“而今重来堪惊”的低叹。一是重访了当年插队的农村,漫长的岁月,却似乎没有给那儿留下过多的刻痕,连河边的洗衣石,也还是躺在老地方扮演着原先的角色。
展开
精彩书摘
  记得我在读到马克思的生平故事之后,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困惑。在那本书里,马克思被描述成一个为了人类进步事业而不断自虐的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断地读书,写书,把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地面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印,写出了谁读一遍都要累得吐血的《资本论》。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人活着就要尽最大努力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做贡献,而要做出这样的努力就好像罚自己干一辈子苦役一样。任何为了自己的享受都是可耻的。这使我对人生产生了困惑,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一生下来就得面对这样痛苦的命运。不仅如此,仅仅是这样当牛作马一辈子也许还算幸运,如果你不幸遇到卓娅或者江姐那样的事,那才是真正的考验。当敌人把竹签子一根根地钉进你的手指甲里,或者把通红的烙铁按在你的胸膛上的时候(这情形想一想都觉得难以忍受),你能保证自己不投降不叛变吗(7而如果你意志不坚定,经不住这样的考验,你可就完了,身败名裂,成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而且,随时有可能被我方的地下人员绑架回去,死在人民正义的枪口下。人生真是太险恶了,险恶得我不断怀疑自己能否有信心光荣地走完它。而当大人们不断地剥夺了我们游戏的乐趣,穷凶极恶地赶我们回去学习,并斥责我们对游戏和美食的爱好为没出息的时候,又加深了我们对于人生的这种悲观看法。但是,作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我思索再三,最后的结论是尽管人生如此不幸,但伟人们的结论不会错误,我们只能不断地和自己的软弱做斗争,这是我们取得人生幸福的惟一希望。<br>    ……
展开
目录
序<br>经旗下的蛋<br>所谓七十年代人<br>七十年代是最健康的一代(节录)<br>红旗下的蛋——我的七十年代同辈人<br>寻找方向的七十年代人<br><br>阳光灿烂的日子<br>那时候的游戏<br>伴随我们成长的书<br>我的书香童年<br>不一样的言情<br>逝去的江湖<br>曾经流行过的词语<br>时代的语言<br>童年狂想<br>一个菜鸟的游戏时代<br><br>校园记忆<br>校园生活<br>电子游戏<br>青春如诗<br>十六岁的花,只开一季<br>大学的我<br><br>视听的盛宴<br>1980~2000,演奏会:生命因你而动听<br>1994~2004,摇滚我的前后<br>我们的追星历程<br>爱过的老歌,你还记得的有几首<br>电影与我——二十载穿越时空的爱恋<br>那些旧情话<br>那时候的电视<br>干净的童话<br><br>这世界变化快<br>沟通无极限<br>七十年代人的车路历程<br>早餐<br>七十年代人对性的观念<br>七十年代的写手<br>结婚的故事<br>由博客到欲望升级<br>属于七十年代的经典台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