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长喉结的美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124878
  • 作      者:
    尹大为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作者简介
    尹大为本名尹庆一,1975年生于上海。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士生。现为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节目编导。导演作品:《有话大家说·我的明星梦。获2001年全国谈话节目大赛一等奖。《上海壹周》专栏作者。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书属于文化快餐类读物,它是将作者发表在《上海壹周》专栏的文章分类集锦。文章口气调侃,话题广泛:评点时尚,议论新戏,揶揄世风之弊端……翻阅这些小文章,感受到的是现代大都市匆匆的脚步和变幻不定的霓虹。
展开
精彩书摘
    她笑得真甜。笑得一派天真。这种笑,还不是微笑,不是强颜欢笑,而是一种本能的、自然流露的、发自内心的笑。
    张曼玉演的阮玲玉也笑,可一笑,就是疲惫,就是无奈,就是沧桑。
    阮玲玉这种三十年代初未经离乱的天真的笑,是九十年代的张曼玉怎么也笑不像的。
    
    书摘1
    有些人看来,蒙太奇之于电影,有点像英语四级考试之于大学毕业生。四级不过,拿不到学位证书。不知道蒙太奇者,再怎么说,终究不过是外行看热闹。
    小时候不懂,把那些言必称“蒙太奇”的人一律视为高人。看电影嘛就看电影,还来个“蒙太奇”,多深奥!不识相的我常常刨根问底:“到底什么是蒙太奇?”那些高人们闻言微微含笑,眼神恳切,作俯视众生状,对处在迷茫状态的我深怀怜悯:“蒙太奇都不知道?”但是,再不多说一字。
    到底什么是“蒙太奇”?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后来才知道,其实特简单。蒙太奇和“巧克力”、“水门汀”一样,是根据外文单词音译过来的汉字。蒙太奇,源于法语,原意是连接、组接。用在电影里,单一的镜头就像一张张照片,蒙太奇就是把静止的照片和照片连接起来,串成一部电影。说白了,这功能和缝衣服的线和机器上面摁个螺丝钉的道理没什么两样。
    电影里充满着蒙太奇。有人甚至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可是,刻意去说蒙太奇,其实很奇怪。
    《庄子》说:“鱼相忘乎江湖。”鱼自由地生活在水里,不会意识到水的存在。就像人不会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是生活在空气中一样。边看电影,边问:“什么是蒙太奇?”就像生活在空气里的人问:“什么是空气?”
    不知道空气的化学成分的人照样好好地生活着。不知道蒙太奇的人照样可以快乐地看电影。看电影,好玩就行了,真没必要知道蒙太奇的存在。就像吃菜,好吃就行了,没有必要知道是按什么食谱做的。
    某日,和喜欢美食的某小姐去季风书园,老板神秘地递上薄书一本,名日:《随园食单》,乃明代才子袁枚的私房菜单也。小姐捧在手中,两眼发绿。恨只恨,季风书园不是季风大酒店,不然一定立马撩袖围裙、操锅运勺、依法烹调之。
    一周后,我又碰到这位小姐。是否按食单所记实践过?她柳眉倒竖:做过一次,难吃得要命,全部送进垃圾桶了。
    可见按着食谱未必能做出美味佳肴。研究蒙太奇头头是道的未必能拍出好电影。
    出去采访,无数次跟老阿姨们自我介绍:我是某某电视节目的导演。
    “哦.这个节目经常看的。”一副老相熟的表情。
    几秒钟之后常会又问:“怎么没看到过你?”免不了一通解释:你们看到的是主持人,导演在幕后工作,不上镜的。想像得出导演在他们心中的形象:躲在某个秘密的角落,不知道在干点什么勾当……
    也有喜欢出镜的导演。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就在无数部自己的影片里露过一小脸(大脸?胖脸?)。这成了他的一大爱好,像小孩喜欢咬手指一样。
    他最拿手的角色是行人。在《西北偏北》、《眩晕》、《三十九级台阶》、《绳索》、《谋杀者》、《怯场》中,他都演穿过马路的行人;在《房客》中他演围观的行人;在《失踪的女人》中演沿着泰晤士河散步的行人;《精神病患者》里出现得最多,一共演行人九次。其次是以照片形式出现:《救生艇》、《电话谋杀案》里他出现在剧中人手里拿着的杂志报纸上。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无名氏:《爱德华大夫》里的饭店旅客,《美人计》里宴会宾客、《后窗》里修钟、《撕破的帷幕》中他怀抱婴儿、《帕拉亭案件》中手拿大提琴、《擒贼记》中看杂技、《玛尔尼》中在医院走廊溜达……忙是忙得来,多得都数不过来。
    “猜猜看,希区柯克在哪里?”作为一道竞猜题,下次可以推荐给《智力大冲浪》的小辰老师。
    作为演员的希区柯克,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不说话,不笑,远远地出现在不经意的角落,不看镜头,神情紧张,不化妆,依旧一副西装笔挺的英国绅士做派。一句话:怎么演都是他自己。
    有人说:他这么做是为了表明,此片乃“希记”正宗,谨防假冒。
    也有戏份较多的导演。法国新浪潮大师特吕弗拍过一部《以日作夜》,说一个剧组拍电影的故事,打破幻觉,写尽了银幕后不为人知的种种内幕。他自己出任剧中导演一角。自己演自己,不用体验角色,培养感情,演来得心应手,不着痕迹。特吕弗以身试镜,向观众控诉:导演的苦。实在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也有不演自己的导演。意大利大师帕索里尼在《十日谈》里演画师,《坎特伯雷故事集》里演英国诗人乔叟,都是在一段段小故事中间出现。他老爱瞧着镜头。经常画面上布满他一个人的大脸。目光灼灼。好像提醒观众:怎么样?这些都是我的安排。
    都说导演是演员的一面镜子。演员看不到自己的表演,所以才有入门时对着镜子练表情的土法。片场不可能备有镜子。演员通过导演,知道自己演的戏“过了”还是“收了”。
    那么,如果导演自己演角色,“镜子”自己去演戏了,谁来当那面“镜子”呢?如果是电视,可以一遍拍过,导演马上跑回去,叫摄影师把片子倒过来再看。如果是电影的话,胶片马上冲不好,那怎么办?
    还有导演当主角的。远到卓别林,近到北野武,从头到底一人演来,几乎没一个镜头没有他。
    这怎么导演?真是不敢想像。
    ……
展开
目录
总序  陈保平
序    陈丹青
第一辑  易容术GRE
看脸
一个叫梵高的农民
做旧
阮玲玉的笑
数字化表演
当电影遇上老上海
易容术GRE
长生不老的眼神
雄性的眼泪
“英雄”本色
老大的难
龙套

第二辑   眼珠,醉了
眼珠,醉了
一把手枪的梦
省略
无招胜有招
导演偷拳
蒙太奇食谱
导演化身镜中人
“棺材钉”的艺术(一)
“棺材钉”的艺术(二)
这世界变化快
混血电影
穿过你的眼神的我的眼神
以电影的名义做梦
“小偷日记”写出人生大滑稽
辛德勒的洗脚水
配音之牛头对马嘴
波涛汹涌的停顿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