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读库060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7162430
  • 作      者:
    张立宪主编
  • 出 版 社 :
    同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2006年度好书之编辑推荐一种注目
  2006年度十大品牌好书  
  2006年,命运多舛的文化刊物《万象》、《书城》在相继经历休刊复刊后,逐渐式微,更深入的走向精英知识分子小圈子趣味,一本由个人出资策划出版,以“有趣、有料、有种”为出发点的文化刊丛跃入我们的视野。《读库》就像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园地,它的实验性和新鲜感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编辑点评  
  《读库0602》主打《启蒙年代的歌声》、《故宫改造计划始末》。
  书评人黄集伟为本辑写了补白,麦兜之母麦家碧女士为本辑绘制了藏书票。
展开
作者简介
  《读库》丛书主编张立宪,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一些文艺类图书,如《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等,并出版有个人著作《记忆碎片》。
展开
内容介绍
  翻开本期《读库》可以发现,除了“人物”、“乐坛”、“影苑”等原有栏目,“特稿”成为新增栏目之一。“有些文章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归类,就划到‘特稿’区”。
  聊到特稿,他再次提及那篇《启蒙年代的歌声》。先前,看到老六用文字这样表述过这篇文章:前溯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当沈从文还叫沈岳焕的时候,当冰心还叫谢婉莹的时候,当丁玲还叫蒋冰之的时候,当曹禺还叫万家宝的时候……他们童年时学的歌,唱的歌,接受的教育。“推荐这篇文章的人说,要是被拍成电视片播出,注定是‘双零’节目———零点播出,零收视率。”老六笑言。“其实《读库》本身就是一种小众的读物,‘小众’倒不是指读者的数量,而是指具有共性的某些读者”,他解释,“发现和吸纳同类读者是很难的,也是充满惊喜的。”
  《读库》丛书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为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采用陆续出版的方式,每两月推出一辑,2006年六辑分别为《读库0601》、《读库0602》……《读库0606》。继第一本《读库0601》在3月出版后,第二本《读库0602》在5月出版。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上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上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有趣,有料,有种”,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一种需要慢速阅读的书,它所对抗的除了聒噪的浮华噪音外,还有飞逝的时间。生命当然不会就此延长,但生命在我们理智、刻意、对抗性的减速过程中将有可能呼吸到久违的纯氧,并因此改变我们日渐浑浊的血,肮脏的心和黑糊糊的肺。
  ——书评人  黄集伟
  《读库》举起了“有趣、有料、有种”的大旗,这是一本书的精神主张。
  在今日的出版圈,这种探索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极简主义的风格、擦亮历史的动机使得它和之前所有的mook读物并不相同。第一期对郭德钢的厚重推荐,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本文艺青年的梦想杂志。
  ——《新京报?书评周刊》
  喧嚣尘世,每天几十亿吨的文字垃圾诞生,猪油一样糊满我们求知、求智的双眼。
  幸有《读库》,因为制造者的冷静、认真、胸怀远大,成了垃圾时代的一个另类。
  ——出版人  杨葵
  我在努力成为《读库》的作者,虽然作为她的读者也拥有足够的快感。
  ——红心杀手王小山
  一些人的私房书。
  ——新浪读书频道
  《读库》不是风卷残云的洋快餐,也不是富贵逼人的满汉全席,它是一道烹得正巧的私房菜,尤适宜在天打雷劈的断电之夜点烛观看,无电视网络之乱耳,浅斟细酌。倘身畔有一小娘子陪读,且送上温黄酒和熟蟹,这书可读得更加黯然销魂。
  ——搜狐读书频道
  读,不可以独,《读库》是一块可以分享的心灵园地。
  一本好书是宝石,一本关于好书的好书便是宝库,《读库》就是这样的宝库,有关书和情趣。
  ——天涯网络社区推荐
展开
精彩书摘
  启蒙年代的歌声
  国民第一资格高,年纪无老小,讲求学问不辞劳,知识开通早。
  一、学堂
  唐河是汉水支流,顺江而下,一叶轻舟可以从襄樊入汉水,一直通往汉口。1904年,九岁的冯友兰和弟弟妹妹一起,随着妈妈,从河南的唐河县,去往武汉。冯友兰的父亲是清光绪戊戌年(1898年)的进士,候补了六年才在武汉的新式学堂得到总务长的职务。
  从小小的唐河,到汉水,再到浩浩荡荡的长江,是冯友兰一生中第一次远行的经历,轻舟激水让一百年前的小男孩既新奇又惶恐。七十六年后,在他的回忆录里,还记下了过长江时的所见:“船家一听说要他开船过江,吓得惶恐万状,说他这船从来没有进过大江。经过说服,他勉强
展开
目录
特稿
启蒙年代的歌声           李太山
故宫改建计划始末           王 军
人类不可能再发生这等奇迹
写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展来华前夕   陈丹青
人物
一个人、一份报纸和一个时代   梁由之
蒋介石之人生观           张季鸾
我们在割稻子             张季鸾
书乡
小话西游               刘 勃
乐坛
几个女生的欢喜悲
台湾校园歌曲三十年(上)     公 路
影苑
十七年间的爱情             小 于
话外之音                 魏君子
享受优秀的好莱坞烂片     赵 强/编译
对手戏                 杜 嘉
札记
非洲,我的非洲             柳 桦
历史的短信息               程灵素
另一种翻译               老 六
语词笔记
隐秘的心酸               黄集伟
文本
戌年记忆                 影像志
我们没有失忆               陈晓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