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的王气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看。从正面看,金陵王气为想在南京这地方做皇帝的人,提供了一个理直气壮的借口。金陵王气的潜台词就是,天子受命于天,此地有王气,所谓天意。不是我想造反,斗胆在这称皇帝,而是天命不可违。所谓金陵王气,就是堂而皇之地搞分裂。
三国时的孙权是最后一位称帝的,他迟迟不敢称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觉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他耐心地等待着,一直等到曹操和刘备都称了帝以后,时机绝对成熟了,才颤巍巍地建立东吴,打出帝号。东吴是南京历史上建都的第一个朝代,可以说金陵王气在一开始,就显现出了底气不足的一面。
从反面看,南京这地方存在着反叛的可能性。在中国的大历史上,元明清之前,建都通常是选择黄河流域,殷商周不用说,两汉,大唐,大宋,有影响的朝代,差不多都属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向来受制于黄河流域。逐鹿中原,这几乎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谁掌握了中原大地的命运,谁就是中国的天子。听命于来自黄河流域的号令,已成惯例。因此金陵王气的提出,大有挟长江而自重,与黄河一决高低的意思。金陵的王气,对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政权来说,便是一个提醒,便是一个警告。金陵王气是一个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金陵的王气,真正对北方构成威胁的机会并不多。只要粗粗比较一下这些词意,便可以看出南北对抗时,北方所占据的绝对优势。多少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说“南下”。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北方势力对南方的入侵,跟玩似的,仿佛像旅游一样轻松。而南方对抗北方,要说“北上”,悲壮一些要说北伐,不成功便成仁。
北伐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誓师北伐,想一想,就是一个很壮观的大场面。这是多么郑重其事的一个大举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历史上让我们能记起的最成功的北伐有两起:一是朱元璋的大明朝推翻元朝统治,恢复了汉人对中国的统治;另一个是国民革命军的北伐,1926年,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誓师北伐,攻下武昌以后,革命政府即由粤移汉,至1927年4月,遵已故总理孙中山的遗愿,建都南京。建都南京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使得北伐的军队成了名正言顺的王者之师。国民革命军在定都南京的次年,便挥师进入北京,结束了北洋军阀的历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