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br>前言<br>名人篇<br>陈独秀<br>新教育的精神(1920年2月7日)<br>我们为什么要做白话文?(1920年2月12日)<br>孙科<br>中山大学的任务(1927年2月20日)<br>傅东华<br>什么是革命文艺(1927年3月15日)<br>李季<br>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与青年学生的责任(1924年4月8日)<br>胡耐安<br>准备着做新时代的建设人才(1927年5月23日)<br>张治中<br>文化与武化(1929年12月5日)<br>蔡元培<br>大学生之被助与自助(1932年5月26日)<br>英文演讲比寒是练习外语的良好方法(1932年5月25日)<br>胡适<br>两个世界的两种文化(1948年10月4日)<br>李济<br>关于中国古代史的新史料与新问题(1933年5月27日)<br>周恩来<br>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1937年12月31日)<br>老舍<br>谈诗(1941年12月)<br>冯玉祥<br>希望同学多写敌人蹂躏我同胞之实况(1943年12月7日)<br>张君劢<br>吾国思想界的寂寞(1948年11月12日)<br>胡克实<br>青年人要发扬勤俭建国,刻苦耐劳的精神(1956年12月1日)<br>胡乔木<br>深切地悼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同志(1990年12月27日)<br>校长篇<br>名师篇<br>文学院<br>法学院<br>理、工、医学院<br>编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