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林纾文选:注释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0645315
  • 作      者:
    许桂亭选注
  • 出 版 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林纾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第一位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的卓越而又独特的翻译家,是“运输精神粮食的航路”(鲁迅语)的开辟者。他的译作大大开阔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学视野,使其得以领略到西方小说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将中国读者领进“一个新天地,一个在《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的世界”(钱锺书语),从而深刻影响并极大地促进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林纾的散文思想深刻,内容宏博,文笔简洁清丽,自然流畅,俏皮幽默,生动含蓄,是中国散文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重要转折和标志。
  林纾青年时代便关心世界形势,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学习西方。中年而后,“尽购中国所有东西洋译本读之,提要钩元而会其通,为省中后起英隽所矜式”。他不懂外语,不能读原著,只靠“玩索译本,默印心中”,常向马尾船政学堂师生“质西书疑义”。后来他与朋友王寿昌、魏易、王庆骥、王庆通等人合作,翻译外国小说,曾笔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生著译甚丰,翻译小说达二百余种,为中国近代译界所罕见,曾被人誉为“译界之王”。
展开
精彩书摘
  至白话一兴,则喧天之闹,人人争撤古文之席,而代以白话。其始但行白话报。忆庚子客杭州,林万里、汪叔明创为白话日报,余为作白话道情,颇风行一时。已而予匆匆入都,此报遂停。沪上亦间有为白话相诘难者,从未闻尽弃古文行以白话者。今官文书及往来函札,何尝尽用古文?一读古文则人人瞠目,此古文一道,已属声消烬灭之秋,何必再用革除之力?
  其日废古文用白话者,亦正不知所谓古文也。但闻人言韩愈为古文大家,则骂之,此亦韩愈之报应。何以言之?《楞严》、《华严》之奇妙,而文公并未寓目,大呼跳叫,以铙钹钟鼓为佛,而《楞严》、《华严》之妙处,一不之管,一味痛骂为快,于是遂有此泯泯纷纷者,尾逐昌黎,骂之于干载之后。盖白话家之不知韩,犹韩之不知佛也。然今日斥白话家为不通,而白话家决不之服,明知口众我寡,不必再辩;且古文一道,曲高而和少,宜宗白话者之不能知也。
  昌黎与裴晋公,堂属也。晋公亦自命能文,其视昌黎之文恒以为怪。元微之、白香山亦自命能文,乃平浅不如昌黎之道。道既不同,则不免腾其口说。故淮西一碑,听人引倒,而晋公并不一言;罗隐犹为石孝忠立传,似此碑之文字应仆而不留者。夫罗隐之古文尚窥篱樊,且不知昌黎,况晋公之文本与昌黎异趣,能信之耶?故白话家之骂昌黎,吾不一辩白。盖昌黎与书、赠序两门,真所谓神枢鬼藏,不可方物,孰能知之?吾读昌黎《与胡生书》及《送齐嗥下第序》、《送浮屠文畅师序》及《送廖道士序》,将近万遍,犹不释手,其中似有魔鬼弄我,正如今日包世杰君讥我为孔子之鬼引入死地者,确哉,确哉!盖古文之不能为普通文字,宜尊之为夏鼎商彝方称耳。其说则又不然,至道不得至文亦万不传。古文家固推昌黎,然亦有非昌黎而亦传者,如忠臣义士从血诚流出文字,则万古不可漫灭。坊本刻谢叠山《却聘书》,乃林西仲节本,原文长冗极矣,然不害为叠山文字。
  总之,能读书阅世,方能为文。如以虚枵之身,不特不能为古文,亦并不能为白话。白话至《水浒》、《红楼》二书,选者亦不为错。然其绘影绘声之笔,真得一“肖”字之诀。但以武松之鸳鸯楼言之:先置朴刀于厨次,此第一路安顿法也;其次登楼,所谓叉开五指向前,右手执刀,即防楼上知状将物下掷,叉指正所以备之也,此第二路之写真;登楼后,见两三枝灯烛、三数处月光,则窗开月人,人倦酒阑,专候二人之捷音,此第三路写法也;既杀三人,洒血书壁,踩扁酒器,然后下楼,于帘影模糊中杀人,刀钝莫入,写向月而视,凛凛有鬼气!及疾趋厨次取朴刀时,则倏忽骇怪,神态如生。此非《史记》而何?试问不读《史记》而作《水浒》,能状出尔许神情耶?《史记窦皇后传》叙窦广国兄弟家常琐语,处处人情;而《隋书独孤氏传》日苦桃姑云云,何尝非欲跨过《史记》?然不类矣。故冬烘先生言字须有根柢,即所谓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近人创为白话一门,自炫其特见,不知林万里、汪叔明固已先汝而为矣。即如《红楼》一书,口吻之犀利,闻之悚然;而近人学之,所作之文字,乃又癯惙欲死。何也?须知贾母之言趣而得要,凤姐之言辣而有权,宝钗之言驯而含伪,黛玉之言酸而带刻,探春之言简而理当,袭人之言贴而藏奸,晴雯之言憨而无理,赵姨娘之言贱而多怨,唯宝玉所言,纯出天真。作者守住定盘针,四面八方眼力都到,才能随地熨帖。今使尽以白话道之,吾恐浙江、安徽之白话,固不如直隶之佳也。实则此种教法,万无能成之理。吾辈已老,不能为正其非,悠悠百年,自有能辨之者,请诸君拭目俟之!
展开
目录
前  言
《黑奴吁天录》序、跋
《伊索寓言》叙
附:单篇识语摘钞
《吟边燕语》序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序
《斐洲烟水愁城录》序
《洪罕女郎传》跋语
《蛮荒志异》跋
《红礁画桨录》译馀剩语
《雾中人》序
《拊掌录》跋尾
《旅行述异》序
附:《文家生活》篇识语
《滑稽外史》短评数则
《爱国二童子传》达旨
《孝女耐儿传》序
《块肉馀生述》二题
《贼史》序
《不如归》序
《冰雪因缘》序
梅花诗境记
郭兰石先生《增默庵遗集》序(代)
赠李拔可舍人序
《畏庐漫录》自序
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
《古文辞类纂选本》序
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吏书
《震川集选》序
黜骄
书宋张淏《艮岳记》后
书杜袭喻繁钦语后
出都与某侍御书
赠陈生序
原习
惜名
读《儒行》
薛则柯先生传
冷红生传
赵聋子小传
徐景颜传
先妣事略
先母陈太宜人玉环铭
书葫芦丐
石颠山人传
告严畿道文
游方广岩记
游栖霞紫云洞记
记云栖
记九溪十八涧
记超山梅花
游西溪记
记花坞
湖心泛月记
记翠微山
登泰山记
《秋檠夜课图》记
谢枚如先生赌棋山庄记
畏庐记
苍霞精舍后轩记
周养庵《篝灯纺织图》记
黄建入
裘稚兰
榴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