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起大漠:敦煌纪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568948
  • 作      者:
    陆其国著
  • 出 版 社 :
    百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作者简介
    陆其国,1954年7月出生于上海,现供职于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1982年在《文汇报》“笔会”副刊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母亲》(被选入《上海市初中语文补充读本》)。1985年,短篇小说《我的同龄人》获《文学报》“命题文学”征文一等奖(被《小说月报》杂志转载)。以后陆续在《萌芽》、《上海小说》、《星火》、《雨花》、《电视·电影·文学》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作品主要有小说《天赋之劫》、《走过城市》、《刺客》、《不是游戏不是梦》、《生死之间》、《推童车的女人》等;报告文学《挺立的人们》、《千秋史韵》等:随笔长文《日常生活中的档案》、《在历史的档案里——血祭百年初》。著有长篇历史报告文学《畸形的繁荣——租界时期的上海》,纪实文学作品集《解密档案》(B卷)。
    2002年夏,应香港展能艺术会邀请,赴港作文学讲座。同年,荣膺“上海市自强模范”荣誉称号。现致力于长篇历史报告文学的创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们的敦煌石窟,千余年来作为一座“塑像”,尽管它总是站在原地,但它身上所传达出的文化神韵,却分明一直在走着。过去走着,今天走着,将来还将走着,走在中国大地上,走在中亚大地上,走在整个星球上……
    历史的印记给人们启迪,文化脉络遣人寄怀,沉浸在咂摸敦煌遗韵的情思之中,一遍遍体味到的是像巍峨高山一样耸立着的四个大字:千年不败!
展开
精彩书摘
    与罗林森先生不同,玉尔先生对东方学的研究,就有点家学渊源了——他父亲即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波斯、阿拉伯语教授。在父亲的指导下,孩提时代的玉尔便读完了威廉·马斯登的《马可·波罗》。后来玉尔先生告诉斯坦因:“这本书中讲述的许多关于东方的故事,真是太吸引我了,我研究东方学的种子,可以说就是那时候播下的,而且,我还要对这本书进行重新修订。”就在这次交谈后不久,玉尔先生赠送给了斯坦因一本出版于1870年的他的著作:《威尼斯人、先知马可·波罗之书涉及的东方奇闻和王国》,并告诫道:“年轻人,这本书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岂止是有所帮助,斯坦因后来回忆道:“玉尔先生的这本书,简直成了我的行动指南和中亚探险时的好伙伴。”
    以上叙事,是不是能够告诉我们,作为本书主人公之一的斯坦因,后来在敦煌莫高窟作出的那番震惊整个世界的劫掠文物的“壮举”,并非仅仅只是出于一种偶然机遇下的野蛮之举,而是有着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另外,我觉得探究斯坦因在走向那个“壮举”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思想轨迹,也可以使我们明白,他在那个时候与中国任何一方人物打交道,之所以往往能出奇制胜,除了凭借狡猾,更多的还依赖于阅历和知识。正是后者给了他底气,才使他在与中国人打交道时,显得那样肆无忌惮,有恃无恐。
    同样,我这样说,也应该使我们纠正一个错误认识,即认为斯坦因在中国,尤其是敦煌莫高窟的劫掠文物所以能够得逞,完全是他欺诈的成功。
    不错,欺诈确实是斯坦因在中国,尤其是敦煌莫高窟实施文物劫掠时采取的重要计谋。但他对中国汉代历史、中国佛教文化,乃至像汉武帝、唐代高僧玄奘等人物的了解程度,难道不比当时那些和他打交道的中国人士多吗?
    正视这一点确实令我们感到尴尬,但在这样的尴尬后面,也告诉着我们,要在中国进行文物劫掠,尤其是在漠漠大西北的土地上,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所以此时此刻斯坦因离他最后要到达的“目的地”还很远,他注定还将为之付出许多努力。
    有一点可以确信,斯坦因一定知道他要付出的“努力”内容,不仅仅只是通过书本充实自己的知识,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这其中就包括他1885年进行的强制性军事训练。当时得知他在作这样的“努力”时,曾有人问他:“作为一名青年学者,你不认为这样做有点浪费时间吗?”
    斯坦因听了,淡然一笑,回答道:“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这对我来说,是必须要做的功课。”
    这确实是他的由衷之言,可以证实这一点的是,他十分珍视自己后来在卢德维卡学院和匈牙利军事测绘学院一年的学习机会,他的导师卡罗里,库斯上校是一个杰出的地形测量专家,是他一手教会了斯坦因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测量方法。这一手使斯坦因在日后的中亚探险活动中,恰到好处地派上了用处。
    ……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感觉
第一节 开头的话
第二节 过去的东西
第三节 一个矛盾体

第二章 经历
第一节 “最后的探险家
第二节 出发多么及时
第三节 “中国花园”

第三章 向往
第一节 丰盛的筵席
第二节 寻找“陌生的手稿”
第三节 阳光下的文物

第四章 黑白
第一节 无形的“度量衡”
第二节 那个叫作敦煌的地方
第三节 相见恨晚

第五章 威仪
第一节 划时代的发现
第二节 悬着的心
第三节 “从容不迫”的行止

第六章 虚安
第一节 联想与盘算
第二节 寻求“中国保护神”
第三节 也是“发现者”

第七章 意外
第一节 罪恶的交易
第二节 上苍的报应
第三节 颤抖的经卷

第八章 走着
第一节 中国学界的觉醒
第二节 敦煌的召唤
第三节 行走的“塑像”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