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山地鏖兵:中外军队山地作战纪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525752
  • 作      者:
    皮伟光等编著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地形与战争丛书·山地鏖兵:中外军队山地作战纪实》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地利”即有利于军事行动的地理条件。地形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丛书主要从城市、岛屿、山地、沙漠、丛林、水网江河六种地形,分别介绍了中外军队的攻防作战纪实,资料丰富,内容精彩,图文并茂,地形与战争的奥秘尽现眼前。
展开
精彩书摘
  雁叫马嘶战雄关——红军攻克天险娄山关
  1934年由于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5年2月初,中央红军到达扎西地区,并停留了近10天,得到了难得的休息和恢复。部队整编也卓有成效,除1军团保留师的编制外,其他军团都取消师一级机构。l军团编两个师6个团;3军团编4个团;5军团和9军团各编3个团。一共16个团。干部层层下放,机关和后勤工作人员,凡能打仗的都去了战斗部队。扎西参军的3000名新战士,经过突击训练,也都补充了部队。这样,作战单位人员充实,干部战士精力充沛,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月10日前后,敌人在完成总体部署以后,龙云和薛岳根据蒋介石制订的作战计划,出动11个师另4旅,星夜兼程,向扎西扑来,企图会同川南潘文华的8个旅,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南岸的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鉴于敌主力大部被吸引过来,黔北空虚,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当机立断,避强击弱,决定挥师向东,重入贵州,目标人遵、桐地区,消灭王家烈部的主力。毛泽东命令5军团的37团向北进入古蔺地区,大造“打过长江去!”的舆论,阻滞川敌南下。主力则悄然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河,尔后兵分三路,以1军团为左纵队,相机占领土城以后,取道东皇殿、温水,奔袭迂回桐梓;以3军团为右纵队,取道回龙场、江场,直奔娄山关;以军委纵队和5军团、9军团为中央纵队,成三角随后跟进。红军东进,出敌不意,声东击西。滇军孙渡的6个旅经威宁、镇雄扑到扎西时,满城空空。
  从扎西到桐梓地区,红军开进近10天,如人无人之境。国民党川军虽已确知红军主力已经东去贵州,但仍不敢轻举妄动,扼守江防要紧。滇军孙渡得到通报后,本想向前追击,无奈红军已离开云南。蒋介石闻知大为震怒,急令王家烈率所部前往桐梓、松坎一线堵截。正当王家烈风风火火调兵布防时,林彪的1军团一举攻占了桐梓,截断了王家烈部的南北联系。王家烈主力4个团,还留在娄山、遵义地区,正好成了红军的打击目标。
  红军攻占桐梓县城,完全证实了红军主力之所在,国民党中央军和黔军一时乱了手脚。王家烈慌忙由贵阳赶到遵义,就地指挥他的4个团把守遵义的大门——娄山关,并将驻湄潭、金沙等县的部队,往遵义收缩。薛岳则急令留守贵阳的吴奇伟,亲率59师、93师两个师,火速北渡乌江,增援黔军;同时令西进扎西的周浑元纵队掉头向遵义靠拢。就在这时,红军主力3军团和l军团的一部已经在娄山关附近地区集结就绪,只待一声令下,便可投入战斗。一时问,黔北一隅,川黔要冲,两军对阵,系千钧于一发。
  彭德怀受命指挥遵义战役,首先攻占娄山关,尔后乘胜重占遵义城。
  娄山关,古称不狼山、太平关、楼山。位于大娄山脉中段,距桐梓县城15公里,与遵义交界,海拔1440米。《汉书·地理志》记载:“不狼山,憋水所出,东人沅,过郡二,行七百三十里”。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编纂的《遵义府志》记载:“不狼山,《陈志》、《通志》之娄山,在城北九十里,一名大楼,峭壁插天,路通一线,为郡北第一险要者也。‘楼’、‘娄’、‘狼’,双声字。楼山东行至绥阳为郎山,郎山下又有卜老场。‘狼’、‘卜老’、‘不狼’皆双声字,可知遵、桐楼山与绥之郎山为《汉志》‘不狼’无疑。而大楼最尊,故又当以大楼为主。大楼为遵、桐分界,明时杨氏于此设关拒守,《明史》所谓‘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民国十八年(1929)编纂的《桐梓县志》记载:“娄殿邦乾符初,随杨端平播,分土世袭。娄姓二世祖名珊,与梁姓祖名关,同守斯地,因此得名俗称‘楼珊梁关’。时久,讹名娄山关。”娄山关历来为黔北重要关隘,是川黔两省来往的必经之道,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口南北,川黔公路盘旋于谷中,关口西侧笋子山为娄山主峰,东侧山峰俨若巨锥,名大尖山。关东制高点为点金山。关之四周群峰插天,绝壁千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5日,黔军王家烈所部柏辉章、杜肇华两旅计4个团的兵力,由遵义向桐梓驰援。杜率第6团开至娄山关下红花园,与红3军团前卫遭遇。黔军退至娄山关北麓南溪口和南面黑神庙,以1个营的兵力布置于隘口左右两翼高地,两个营的兵力撤至关口的构筑阵地。黔军另有3个团由南向北推进,在遵义至娄山关问进行纵深配置。
  25日早晨,彭德怀、杨尚昆率3个军团按时迫近娄山关关口。上午9时,即以4个团同时投入战斗。谢嵩和钟赤兵的12团,彭雪枫和李干辉的13团,张宗逊和黄克诚的10团,邓国清和张爱萍的11团,从正面与守敌争夺关口东侧制高点点金山,从两侧迂回娄山关。娄山关守敌是黔军刘鸣鹤的第6团,王家烈的精锐,战斗力比较强。红军先锋13团,奋战大半天,肉搏数场,竞没能攻下点金山。
  彭德怀下令13团再发动几次猛攻,打到午后,守敌发觉两翼被迂回,方才向关口收缩。13团乘敌慌乱,一个猛冲,拿下了点金山。
  彭德怀见13团在攻击点金山的战斗中伤亡很大,遂命令第12团攻击娄山关口。
  ……
展开
目录
一 大山里的硝烟——山地地形与山地战理论概述
二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中央红军第一次“反围剿”
三 天兵怒气冲霄汉——中央红军第二次“反围剿”
四 横扫千军如卷席——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
五 万丈长缨缚苍龙——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
六 万源保卫战——红四方面军血战大巴山
七 雁叫马嘶战雄关——红军攻克天险娄山关
八 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勇夺天险腊子口
九 对日军的当头棒喝——八路军血战平型关
十 “名将之花”凋谢太行山——八路军黄土岭山地战
十一 血战回龙山——中国入缅远征军的山地战
十二 血染战旗旗更红——东北野战军塔山阻击战
十三 不朽的上甘岭——志愿军粉碎美军的“金化攻势”
十四 威震云山
十五 文登里、朴达峰之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